赵小明:从《科学报告》看科学,心理学骗你没商量(一)“科学家发现:玩电子游戏的孩子更能提高智力。”这是《科学报告》杂志上某篇文章的观点。文章介绍说,玩电子游戏时间高于平均水平的孩子更能提高智力,而看电视或社交媒体既没有正面影响,也没有负面影响。还说,他们对9000多名孩子进行了研究测试,时间长达2年。
这条新闻出自正规的刊物,乍一看很有道理。所以,相信很多人都会相信,甚至会放任让孩子去玩电子游戏,以达到提高智力的效果。
其实,只要学过心理学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结果是不科学的,是没有可信度的。
(二)因为,科学试验是特别讲究科学的。
比如做一项试验,必须选择一个不受影响的环境,同时要有足具代表性的常模,还有很多其他条件。只要一个条件不达标,其结果就没有可信度。
就拿其中的常模来说吧!
第一,参加测试的人要具有代表性,比如选择美国人做的测试,那么,只能代表美国,而且只能代表那些测试类似群体的人。
第二,参加测试人员有数量标准的,没有一定数量的测试,其结果也是不可信的。
第三,结果还必须具有可重复考验性。意思是说,在其他时间、地方、测试其他的人群,结果必须是一致的。
所以,从以上指标来说,这《科学报告》中“玩电子游戏的孩子更能提高智力”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尤其是运用在我们国内孩子的身上。
(三)但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科学的知识很难能在网上流传。
网友们在网上见到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具科学性的。因为科学家只会做科学家的事,他不善于做媒体的传播。而媒体人善于做传播,乐于做传播。
媒体人知道哪些信息会被大众接受,会被大众喜欢。只要大众喜欢的,只要传播率高的,媒体人就愿意去做,愿意去传播,而不会去管这些信息到底科不科学,对人有没有好处。
只要能给他带来流量,媒体人就愿意去做。
就如我们用某某-抖刷视频,某抖推给你的视频,一定是你停留时间久、观看次数多的某类视频。在某某-宝上也一样,只要你搜索了某样物品,那么,他推荐给你的就是与此相关的物品。
(四)知名心理学家赵小明说,只要Q到位,资本家什么样的研究都可以设计出来,甚至可以制造出吸烟有益健康的研究。
赵小明老师强调,心理学水很深,外行人进入心理学,99%的都会被骗。因为连心理学专业期刊上的研究,高达80%都是假的。
所以,赵小明老师说,网上搜到的知识都是无用的。
赵小明老师举例说,为什么我一直跟你们说原生家庭是假的?因为全世界的心理学教科书里没有原生家庭这四个字。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存在100多年了,能够写进教科书的知识,是要被反复验证的。相反,不能被反复验证的东西,是不能写进教科书的。哪怕是普通大众已经接受的东西。
(五)近七八年以来,网上一直在流行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网民们一直将这一概念深信无疑,甚至将其运用在自己的身上,用在别人的身上。这完全是被网络信息所害。
比如有某个知名人士武先生,就写过这样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甚至一时成为了心理学热销书,很多人都将其视为心理圣经。
但,只要懂一点逻辑知识的人,都能知道,“家会伤人”这是一条假命题。
“家会伤人”,只要将其中的“家”字换上任何一个字,比如剪刀会伤人,电视会伤人,饭碗会伤人,这都能成立。
我们都知道,这些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并不代表是真理,因为这种概率并不大。所以说,这是一条假命题。
(六)同时,学过心理学的人一定知道,“为何家会伤人”这一句话,很明显就带有催眠性质。而催眠一般都具有误导的效果。
有很多人一定看不出来,为什么说这一句话会有催眠性质呢?我们来看这一个问题:
你认为在早上吃泡面可以减肥,还是在晚上吃泡面可以减肥呢?
相信能看出这问题具有催眠性质的人,依然很少。但是,我再问你下面一个问题,你一定会发现,这催眠在哪里。
下一个问题:你认为在早上吃泡面可以增肥,还是在晚上吃泡面可以增肥?
我想,看到这里,很多人应该已经看到问题了吧?
当你在试着去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被催眠了。以上问题,随便你怎么回答,你都已经进入了他的圈套。因为,无论你怎么回答,你必须首先承认“吃泡面可以减肥或增肥”。
所以,很多人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这就是催眠的作用。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催眠具有误导作用。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为何家会伤人”这句话,是不是与上面的吃泡面的催眠语句特别相似呀?当你试着回答为什么之前,你必须首先“家会伤人”这个假设。
对,“家会伤人”这只是一个假设,而不是真实的事。
所以,就看这个书名,你就知道里面的内容到底可信还是不可信了。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很多。
(七)我们再回到“原生家庭”这个词语。
虽然我们很多人都接受了“原生家庭”这个词语,甚至被“原生家庭”一词所困,但在真正的心理学里是不存在这个概念的。无论是我国的,还是外国的硕博论文库中,是查不到这四个字的。
心理学教科书里面出现同“原生家庭”类似的概念,是早年教养环境。因为早年教养环境,不仅包括家庭,还包括家庭以外的更多的因素。
原生家庭这个词是由一个外国的心理治疗师自己发明出来的,他在一本书里写到了原生家庭。但“原生家庭”是进不了科学的范畴的,不能作为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在心理学范围内使用。
比如,孩子是你领养的,你的家庭算不算原生家庭?;
比如,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家算不算原生家庭?;
比如孩子是在养老院长大的,比如雷峰是被生产队养大的,他们成长的环境,又能不能算原生家庭呢?
所以说,早年教养环境这个词,才更准确,也更科学。
而且,早年教养环境,不但包括小孩生活的家庭,还包括小孩的同伴,上学学校里的环境,还有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等等,这都都会影响到小孩的人生成长,而不单单是家庭的环境亦或单单的亲子关系。
所以说,网上流行的很多东西都不能信。
(八)赵小明老师还提到过这样一件事。
赵老师曾经在央视里做节目的时候,遇到过某一大医院中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是专门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老师,是自闭症方面的专家。
但,后来,赵老师在网上某平台看到了以这个老太太的名字注册的帐号,这个帐号每天都在发文。
赵老师说,这明显不是这个老太太注册的,也不是这个老太太在更新文章。
应该由某些人在某平台注册了一个帐号,然后写了一些吸引人们眼球的文章。
很多的网友看到这个老太太的名字,一定会相信其在帐号上发布的文章内容,甚至还会有人去私信或给老太太留言。
我们很多人一定不知道,很多知名帐号发布的文章,其实都是由无数的小姐姐替他们编写出来的,然后每天进行更新。
甚至,有些人会偶尔给这些专家录制一两个小视频发在平台上,让你相信这个帐号是专家亲自在做,她亲自在给你写文章,亲自回复你的留言。
网上还有很多东西,其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做流量。所以说,网上的很多知识都不能相信,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
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必须要睁开你的一双慧眼,去识别那些骗人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