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出自苏轼《南歌子·游赏》,词写苏轼在杭州名胜十三楼的游赏之乐。
开篇既写美景又写美人,苏轼笔意很妙地将山水与人之眉目、情感结合在一起。
歌女的眉黛之色浓聚如苍翠的山峦,醉后的眼如湖中的滟滟水波,让人想起了那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样的描写真是太美了。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出自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徐再思曾有十年北上旅居生活,一个人在外久了,自然加倍思念故乡。他自认是一个游子、旅人,潦倒他乡,在秋雨绵绵中独自感受那份羁旅惆怅。
秋夜的雨点点打在梧桐树叶、芭蕉上,声声分明,带来了秋凉和忧愁,以至让他半夜梦回故乡。
梧桐、芭蕉、夜雨,这些都是古典文学中用来渲染离愁、寂寥的经典意象,徐再思将它们都全都写进了词里,可见他心中的孤寂落寞之感。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出自杨基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这是一首描写春夜梨花的清新小词。
往水晶帘外望去,可以望见一轮皎洁的月挂在天空,月华之下,梨花繁盛,一团一团的,树上宛如挂了一层雪。
月色下花团锦簇的梨花,二者相互映衬,带来一种朦胧的迷离之美,月色与花容,哪一样都是绝色。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出自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与其它作品相比,李煜的这首词知名度不算高,而且也没有出现非常悲凉的意向,反而有些悠然散淡。
词的主题为“渔父”,这是备受古人推崇的一个意向,它不是单纯地指钓鱼翁,而是寄托着文人墨客的遁世思想与向往。
在水波中钓叟,有花瓣落满地,身边又有酒盈瓯,与春风和绿波作伴,感觉自己在这空阔辽远的水中央得到了自由。
自由二字一出,李煜所想追求的志趣也就出来了。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出自李商隐的《牡丹》,诗以花比人,抒发了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
李商隐在诗里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这最后一句,他把自己想象成江淹,传说中江淹小时候在梦中得到了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
诗人说自己在梦中也得到了一支彩笔,可以妙笔生花,将他的思慕之情都写在花叶上,送给巫山神女朝云。这句写得情致宛转,真是又美又浪漫。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出自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诗写暮春时节故山草堂的景色,颇带着些春愁。
窗前有翠绿葱茏的幽竹,摇曳多姿的样子实在惹人怜爱,它苍劲又随风飘动的样子,似乎是在等着我的归来。
前文诗人写了‘残春’之景,有些寂寥,青竹一出,便多了些清劲雅致,它不畏春残的品质,让诗人生出了怜竹之意。诗写得清新幽美。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出自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写登高望远,怀念旧人。
心中的愁往往在薄暮时分被引发出来,而登高所见的清秋山色却让人逸兴勃发。
诗人因为思念友人而登高望远,见不到友人,却见到了一幅平淡又悠闲的农家图景,感悟这自然的静谧与优美,于是诗人就更想念友人,期待着能和他一起欣赏景色、开怀畅饮。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诗写陶渊明的隐居耕读之乐。
陶渊明的诗,虽然没有绮丽的字眼,但却流露着一股自然无忧的乐趣。他写自己欢快饮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见细雨东来,清风拂面。
这几句诗给人的感觉非常轻快,它是陶渊明隐居幽深世外时的所做所见,这里没有人世间的干扰和吵闹,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有酒喝,有自己种的清蔬吃,真是别有一番悠闲趣味,让人莫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