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肖、杨两位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两位老师一刚一柔、一南一北,却以同样的教育热忱相聚在美丽的香城。
有人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这条路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育叙事的一大特点,首先在于讲述故事,讲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中所发生的的事情。故事应该是真实的、生动的、有意义的。肖老师说,“教育的功能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选择学生,每一场相遇都是缘分。两则叙事,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校园生活的场景,均着眼于特殊的个体,令人头大的“大头”孩子、自制力差闹腾的“闹闹”同学,都给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带来诸多纷扰。他们不是个例,身上有着很多孩子的影子;他们也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体,有着他们的渴望和需求,他们的敏感、脆弱、自尊落入了老师们的眼里。老师们“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共同谱写成长的乐章。”杨老师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就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人说,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我们从中看到两位老师刚柔相济的教育智慧。教育叙事的另个一个特点在于“教育”特质,是关于教育的故事、是思考教育的故事。在故事中,两位老师面对特殊的孩子不仅仅是不抛弃、不放弃的陪伴,更有细致地观察,透过现象去触及孩子的内心所思所感,以巧妙的点拨、及时果断的制止、贴心的奖励、语重心长的交流为他们拨开眼前的迷雾,导引成长的方向。
肖慈刚老师说,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和成全”。这句话说得真好!教育的幸福和幸福的教育蕴含其中。
“大头”脑腺体发育异常、智力受损、行动受限。母亲唯一的愿望就是不要让孩子在学校受到歧视和排挤。这是一个朴素的愿望,却是一位母亲最卑微的恳求。同为母亲的杨老师感同身受。于是,杨老师无偿为大头辅导功课,帮助他识记生字,指导他朗读课文,细致地帮助他进行书写练习,还特地领着他去吃了他最想吃的德克士……在这五年的陪伴里,孩子以最为纯净的关心和爱戴回报了老师的一腔心血。我们庆幸大头遇到了杨老师,也深信杨老师在五年的付出中收获了教育的真谛。这是一个幸福而温情的故事。
我感动于老师们对教育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
我们今天写这篇教育叙事的意义何在?
首先是“我手写我心”,以此记录我们的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很多的老师就是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逐渐成长。我们设想,30年教龄之后,我有了30年的教育叙事,平凡的我也拥有丰盈的教育情怀。这不是成名成家的欲望,是对教育的执着坚守。
其次是“我思故我在”。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杜威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经验并不会自然地、必然地成为资源和宝藏,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这样的写作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当然,教育的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育就能够解决的。回到今天的这两则叙事中,老师们没有介绍家校协同在故事里的情形,而形成育人合力是我们的工作要求、也是工作智慧,相信那里边儿还有着感人的故事。
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