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浙江生育福利再加码。11月25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明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一孩延长产假60天,二孩、三孩延长产假90天。也就是说,女职工生一孩可休158天,二孩、三孩各188天。
近期,北京、上海、湖北等多地也密集修订计生条例,延长生育假期。延长30天、延长60天、延长90天……
产假长了,不少女性在欣喜的同时,却不免心生隐忧:职场妈妈的从业环境会变差吗?
一面打拼,一面背负陪伴、
教育孩子的责任……
女性为了生育暂时回归家庭,
重返职场将面临什么?
全职妈妈的身份
会是求职履历上的硬伤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和杭州多位重回职场的全职妈妈聊了聊,从她们的自述中发现,全职妈妈重回职场,会遭遇一些来自自我和社会传统思维的障碍,妈妈们往往带着旁人不知晓的犹豫和小心翼翼,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全职妈妈反而会找到独特的优势,在全新的跑道上找到自信和坚定。
两次重返无奈回归老本行,
曾因二孩失去offer
张女士 38岁 互联网公司软件售后 全职妈妈3年半+1年
怀上老大的时候,我29岁,流过一次
产,所以格外珍惜这个孩子。
那时自己干的女装淘宝店销量一直上不去,合伙人又撤资了,眼看着一直在走下坡路,索性我就直接关店。有外患也有内忧,我妈妈去世早,婆婆有事脱不开身,家里没有老人,孩子只能我自己带。
我是一定要工作的,这个念头一直都有,主观上肯定是为了将来考虑,作为一个独立女性,我要有自己的事业。客观上就是缺钱,家里一个人赚的钱不够三个人花,日子一直过得
紧巴巴。
等老大三岁半上了幼儿园,婆婆就过来帮我带孩子。我重新出去找工作,第一批八份简历,投的都是基础性的,类似客服的岗位。
现在回忆起来,可能确实不够自信。找工作的时候,我大方向定的是教育类公司,因为我自己也有孩子嘛。面试到第二家,人家要我了,定的岗位是软件的操作售后。虽然工作上手比较顺,但是我很久没有在职场里,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
首先就是沟通,和客户的沟通,我有时会讲不到点子上,不得要领。我又不好意思去问同事,自己慢慢琢磨,才找到门道。后来,发现自己在职场的判断力和眼光也不如别人,领导给了两个转岗的机会,一个偏向中台,一个偏向业务,我选了中台。
但彼时公司正在扩张期,业务部门才是最受重视的,我做的工作始终都不能体现出价值。后来,我申请转岗到了业务部门,干了将近一年。在这个岗位上,我事业的上升期来了,也有了新的工作机会,平台更大,薪水也更高,我就把原来的这份工作给辞了。
和新offer同时收到的另一则“喜讯”是,我又意外怀孕了。
决定要老二的原因很复杂。刚回归职场没多久,我曾经打掉过一个孩子,那时的条件不允许我留下那个孩子。后来,随着我工作越来越忙,老公也颇有微词,觉得我不怎么管孩子了,心思也不在家里了。我当时觉得,如果有钱了,有两个孩子也可以接受。所以既然这个孩子这个时候来了,那我就把他留下来吧。
但我仍然有些不甘心。生老二的心态和生老大可以说完全不一样,一切只能怪时机不对。加上那时候婆婆也不在身边,为了老二,我只好放弃了这份新offer,又开始在家里养胎,照顾孩子。
因为着急回去工作,我在老二出生的第三个月就参加面试了。当时公司的CEO对我也比较满意,HR也打电话过来跟我谈薪水,一切进行得比较顺利——直到我告诉他们我的孩子只有三个月,可能要花精力照顾……结果,他们没有给我这个offer。
后来,我开始在网上学一些育儿早教的专业知识,上了很多网课。那时候我还是很喜欢教育这一行,想去做幼师,想着自己的孩子用得上,重返职场也有用。老二差不多一岁,我就应聘上了幼师。
幼师这一行,薪水真的太低了,负担不起家里两个孩子的开销,可以说全靠着我自己
喜欢在撑着。等孩子稍微大一点,我觉得不能再在这行干下去了。
梦想和赚钱之间,显然还是赚钱更重要一点。
经过朋友的推荐介绍,我又回归了老本行,去做软件售后。但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以及整个生态都和原来的公司完全不同。我今年已经38岁了,在这里,一切算是从头开始。
现在我每天下班都要晚上八九点,回家之后,要监督老大写作业,给老二讲故事。虽然老公和婆婆会一起帮忙,但是我还是觉得精力不够。这些苦我只能自己去消化,毕竟公司又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因为我有两个孩子就宽容我什么。在职场,我就尽可能把自己调整到职场状态。
至于职业规划,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这里扎稳脚跟,赚更多的钱,也能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全职妈妈反而让我开启
全新跑道
胡女士 38岁 社会组织成员 全职妈妈近5年
从备孕直到儿子两岁多,我的重心都只有孩子。
大多的时候,我享受陪伴儿子的时光,每天上午和下午我都带他到户外,也会和志同道合的全职妈妈相互陪伴。
但某些时刻,比如,照顾孩子闲下来的时候、晚上静下来的时候,还有听着身边的全职妈妈聊着婆媳矛盾、家长里短的时候,我常常感觉自己被负能量包围,就像掉入了一个看不见底的深坑。特别是听到有全职妈妈带着怨言,说自己圈子狭窄单一,甚至有点抑郁,我很恐惧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这样。我觉得,一个带着怨言的全职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孩子需要看到父母的价值。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那也是最漫长和艰难的阶段,想要找到一条被社会重新接纳的路径,从心理调试到技能提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焦虑感断断续续发作,长达一年。
打破僵局最快的方式是学习。我先去报读了有关正面管教的课程,上了四个月;后来,又花了半年,每天外出上课,考取了蒙氏教师资格证。
我大学学的是财务专业,离职前是一家公司的会计。但结合自己多年全职带娃的经历,为了在职场再次启航,我选择了幼儿教育的方向。后来的应聘经历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
胡女士和儿子
2016年,我去一家幼托机构做了近1年的教师。由于行业特殊性,曾让我犯怵的全职带娃经历反而成为优势,应聘出乎意料顺利。
工作如鱼得水,我也充满兴趣,但我发现自己难以全身心投入。那时,儿子才4岁,孩子的爷爷临时来帮忙接送去幼儿园,我们的育儿理念截然不同。而且,孩子爷爷是打“游击战”,一旦老家安吉有事,他就要回去。这意味着,我要为此请假。在职场上,尽管领导和同事充满包容,可总为了孩子请假,我自己也会很不好意思,心理负担很重。
为了平衡家庭和工作,我需要更自由灵活的时间。于是,重返职场一年后,我就辞职了。在丈夫的支持下,我在家门口开办了一家小型幼托机构。这样,既能自己接送儿子,也能保持与社会的连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幼托机构运行了两年多,直到疫情期间停摆。
职场被打回起点,我又试图去一些公司应聘,可仍旧无法摆脱全职妈妈的标签。有一次,面试官很直白地说,这份工作需要加班,让我认真考虑。
不过,和身边更多全职妈妈相比,我已经是幸运的。在多轮挣扎过后,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今年3月,我成为一家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承办服务家庭的各项活动;同时,我也在一所小学的社团班兼职上课,每周两次。
胡女士在工作中
回看这一路,我认为,对想要回归职场的全职妈妈来说,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学习、拓宽视野。在此基础上,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危机,总是危中有机,全职妈妈的经历给了我无限焦虑,可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第二人生,反思和摸索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就像一场考试,
首先自己不要放弃
许巧燕 35岁 七色花妇女儿童成长中心创始人 全职妈妈1年
两年前,做出回归家庭的决定时,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包括我丈夫。他甚至会特意邀请朋友来吃饭,让他们做我的思想工作。他们都觉得,我放弃职场、回归家庭太可惜。
那时,新闻专业毕业的我已在职场打拼12年,成为一个自媒体平台的运营总监。
我有两个儿子,大的7岁,小的1岁,我的爸爸妈妈都能帮忙带娃。
可我的工作太忙了,离孩子越来越远。周末,我们经常开展各类亲子活动,我总为服务别人的家庭而忙碌着,却没办法陪伴自己的孩子。做运营,突发事件多,工作时间不可控,项目忙起来,我要连轴转,对家庭分身乏术。
2019年,有段时间,我忙到通宵加班,曾在办公室待了两晚没回家。我的生日、结婚纪念日,都在加班中度过。也是那一年,在汽车制造行业做到副部长级的丈夫,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需要他投入更多精力。
利弊考量之下,我觉得,赚钱不如家庭重要。2019年9月,在大儿子入读小学时,我正式离职了,决心将人生的重心从事业转回家庭。
从此,每天起床后不是赶公交车,而是带着小儿子去滑滑梯;每天接触的对象不是一起奋斗的团队成员,而是在楼下聊家长里短的阿姨们。短短两个月,我就感觉自己好像和社会脱轨了。我确实离孩子更近了,但我失去了自己。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与到社区公益活动中,喜欢上社工的角色。去年,我鼓起勇气报考了中级社工证,并创办了七色花妇女儿童成长中心,承办各种公益活动,期望为更多女性赋能,带她们走出狭窄单一的小圈子。
为了这个社会组织,我投入了不少钱和精力。第一年做得很寂寞,困难重重,但随着不少全职妈妈加入,逐渐有了起色。现在,我的收益已经超过了当年做运营总监时的收入,而这份工作时间灵活,我既能实现自己的各种设想,反哺社会,也能充分地陪伴孩子。
我们中心聚集了五位人员,其中好几个过去都是全职妈妈,还有20多位全职妈妈做兼职。在她们的家庭中,丈夫的收入大多足以支撑一家人生活的基本开支。和我一样,这些全职妈妈真正需要的不是赚钱,而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重建连接。
有位曾做过两年全职妈妈的成员说,过去她连买包卫生巾都要问丈夫要钱。我听了百感交集。
我身边很多全职妈妈,甚至都不敢踏出回归职场的第一步。因为养育的责任,一些人起初就是被迫回归家庭,等孩子大起来,她们又突然想回到社会,但脱轨社会这么多年,让她们本能地不自信。焦虑的原因,不仅是社会环境造成的,还有自身。
我觉得,当一位女性选择成为全职妈妈时,也要先思考好自己的未来。如果打算未来回归职场,那就要做成长型的全职妈妈,在带娃之余,匀出一点时间提升自我,保持自己的人脉关系。只有我们自己没放弃,先主动摘掉身上的全职妈妈标签,保持成长,才有资本在多年后重新站到就业市场中。否则,就像自己没有准备好,就去参加考试一样,会毫无底气。
带娃5年,她重新找工作
早早32岁 自媒体
2020年时,她的简历上最后一份工作履历停留在2015年,一家期刊的编辑。
在找工作之前,早早的白天是带娃、下午茶、健身、买买买;从投递简历开始,她的白天则是兵荒马乱。
2018年,带娃、下午茶、健身
全职在家的第三年,早早身上“被需要”的感觉减少了。女儿开始上托班,家务活也有住家阿姨帮忙,白天变成了需要填补的空白。
她很少和那些还在工作的朋友再联络。每天都是带娃、做家务、打发时间,没有什么新鲜的事。她曾经点开过朋友的群聊,朋友们说起职场“黑话”,自己已经看不明白了。
不过,她认识了新的朋友,大多都是全职妈妈。孩子们先成为朋友,妈妈们便互相认识了。
早早的丈夫会问起她做了什么,提问的方式是一套“灵魂三问”,带着点“鸡血”意味:“你今天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你和昨天比有什么进步?”早早觉得,有时,他是在开玩笑,有时,他则是在担心:“两个在同一个跑道上的人,一个人掉队了,另一个人就会着急。”
一些关于工作的暗示开始出现。丈夫有时会直接地询问,她对于五年、十年后有什么规划?母亲则委婉地提起,一位熟识的阿姨觉得她待在家里“实在浪费”。
2015年,我放弃了工作
2015年时,早早27岁,开始备孕,她辞职了。这和她曾经对人生未来的设想相差不大:在25岁左右结婚,30岁前生育孩子。
在这之前,她曾经换过一次工作,很顺利。“当时找工作很容易,没觉得一份工作多重要。”
备孕前的工作,她形容“看似属于电商类媒体,但也不上不下”。那时,她处于职业倦怠期。每天早十晚六,每周固定有一天需要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刚好,她的身体出了点状况,便辞职了。
家里的经济条件可以支撑她全职在家,她也没有明确想过什么时候重新工作。
在女儿出生不久后,有公司向早早递来橄榄枝,不过她直接回绝了。
早早提起这个选择:“现在想想,当时并没有考虑工作对我自己的意义。”
回绝工作这件事,她没有和家人商量。只是偶尔,她的全职妈妈工作不被认可时,早
早会提出来:“也曾经有过公司来找我上班的。”像是不服输的回击。
2020年,我成了应聘者
早早也经历过女儿生病的崩溃。在打败这个“怪兽”的过程中,找工作的契机也来了,女儿上了幼儿园,“唯一一个让我留在家里的借口也没了。”
32岁,在就业市场上意味着她应该是一位相对成熟、颇有经验的工作者。一家公司看到了她的年龄,便直接询问:“你能不能管理团队?”她没有管理经验。
有时,早早会在朋友圈里刷到招聘,但并不能看懂招聘要求:“那期间我挺不自信的,感觉确实和社会脱节了。”
早早和女儿
在寻找工作时,她依然要考虑女儿的接送问题,目标基本只放在家附近的公司。巧合的是,就在女儿所在
幼儿园的附近,有一家新的公司。对方主要运营一个叫“夏天的陈小舒”的母婴公众号,刚好在杭州新开了公司做一个新号,叫“小舒的阳光铺”。
她和公司面试者聊得还不错,对方在找的正是
要有育儿经历、又能写文章的人。不过,面试之后有试稿环节,她已经五年没有写过稿子了:“想起自己做过的工作,感觉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好在,试稿环节还算成功。
刚回职场,兵荒马乱。上班第一天,同事忧心忡忡地询问:“你有自己的电脑吗?”
她没有意识到要带笔记本电脑。当天晚上,她在家里找到了电脑,上一次开机已是近四年前。
自媒体没有摄影师、美工的岗位,剪辑需要自己来。而她发现,居然只用一个APP就能完成了:“我以前是学编导的,还在电视台工作过,那时候,剪片子要用到两个屏幕。”
她的同事中,有人1998年出生,比她小了整整十岁。这一年,这位小十岁的小妹妹成了她的职场技能“老师”之一。
2021年,走一走,可以更看得清方向
早早发现,她依然擅长写作,这都是工作带来的反馈。
其实,在面试后的试稿环节,公司同事就曾夸奖她:“你是试稿的人里写得最好的。”
在刚进入公司时,早早负责的是产品测评类文章,主要是孩子的绘本、玩具等等。
一次,机会出现了。一天,公众号次日的推送还没确定,有一份备稿,但不够好。那时,早早并不知道怎么写才受欢迎,同事只说:“反正写不好也有备稿,你就试一下。”
那篇稿子,早早写下了自己和女儿打败疾病的故事,只用了一天时间。第二天,稿件的阅读量超过了10万。早早确定:“我真的可以输出一些东西。”再后来,她又成了“中年模特”,加入了出镜队伍。
事实上,在她工作了半年时,曾面对过一次分岔路口:家里的住家阿姨突然辞职了。要不要重回家庭,又成了问题。”。
但她完全不想考虑辞职,她甚至没想着要再请一个阿姨,念头只有:“我努努力,撑过去。”
她做到了。
上班之后,早早陪孩子的时间的确减少了。家务、带娃的工作逐渐分摊在每个人的身上。女儿试着做些小事。有时,女儿突发疾病,丈夫成了把她送到医院的人。家里的老人也帮忙接送女儿上学。
现在的生活,早早挺满意。她觉得公司愿意接受自己并且培养,而她的育儿经历都能用在工作上。
有时,她过去认识的全职妈妈会说起:“我也想工作,但不知道该怎么办。”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早早觉得:“重回职场,需要做的就是迈出第一步。不要想太远太复杂,走一走,可以更看得清方向。”
“和社会重新连接之后,它会告诉你,你擅长什么,也会推着你,让你的生活、职业一步步前进,逐渐有更明确地规划。在这之前,我没有接触过自媒体,但现在,我要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因为我找到了一部分自己。”她说。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刘俏言 陈馨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