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分享官#
作者王迎新
我们学校的办学行为最终要落实的教师的教育实践上。因此,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但是作为个体而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必须跟着我们学校的指挥棒来走。因此,我们学校对于教师行为的指挥就是三点:师德为首、突出实绩、强化学生工作。
(一)关于师德为首
首先看一下师德为首对我们学校教师评价的指导意义。师德师风是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第一标准)。要从四个方面落实第一标准。
一是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从而有效的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这几个点都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个人的师德表现要成为教师获取个人利益的首要要求。(师德表现有问题实施一票否决);
二是要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对具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要根据荣誉制度对教师给予荣誉的奖励;
三是要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于出现的师德师风问题要及时的通报警示,防止更为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出现;
四是要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很明显,对于有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将会被驱逐出教师行业。
(二)突出教学实绩
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
这种教教学述评制度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贯彻执行的具体方式、步骤成效等是校长们在工作落实中需要开创性的考虑的问题。
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如何实现三个倾斜,倾斜到什么程度,需要校长要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在实践中去考虑和把握,确保在实践中贯彻和落实下去
在教师工作量核定方面,提出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工作内容、工作量的核算等也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实际情况来把握和确定,制定出学校的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等措施;两个奖励制度:中小学教师要参与到教材建设和教学成果建设和评选中来,相信这两个奖励制度的实施必然会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师对教材建设和教学成果建设的积极性。
(三)强化一线学生工作。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校长在落实过程中要考虑哪些工作可以计入参与学生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社团工作、家访、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创新创业等,因为这些工作都直接涉及教师的个人评价考核利益,因此在学校办学实践中要制定更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制度,防止模棱两可和打擦边球,减少争议和内耗。这些需要我们校长根据办学需要去制定更为详实的、切实可行的学校制度和措施。
二是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家访制度的落实在与成效,我们如何考核校内教师家访制度的落实情况,家访的频率、程序、过程性资料和家访工作成效的判定都是需要我们学校层面去考虑和落实的事情,需要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引导教师去高质量的完成这项工作。
三是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这一规定也需要在实践层面去落实。如何界定“原则上有”;这种经历需要多长时间;如何界定“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等都需要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去制定学校层面的具体的制度、措施和标准。没有这些规定性的东西,我们学校层面很难保证在落实过程中不会打折扣、走偏、变形等现象。这是我们校长层面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