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纠结,现在学习一项新技能会不会太晚时,90岁老人李德祥,要在3月28日生日当天,举办一场钢琴演奏会。
会弹钢琴没什么稀奇,但李老第一次接触钢琴,距离休只有2年。从零开始,废寝忘食,如今把琴谱变成了指尖记忆。
这场钢琴演奏会,是李老初学琴时默默许下的一个愿望,更是对离休30年生活的一次总结。
老人应该把日子过成什么样?李德祥告诉了我们很多可能性。
一阵琴音触动心弦,
快要退休的他说:我想学钢琴
李德祥和钢琴,原本并没有交集。这位老家山东青岛,16岁参加革命,18岁南下到杭州、开化、金华等地工作的老同志,历任科长、区委书记、市(县)委副书记、市长等职,直到1992年离休。45年来,他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工作。
1989年冬天,李德祥已经58岁,有一天,他经过金华当地一家钢琴厂,忽然听到室内传来阵阵优美的琴声,让他入了迷。那时候,他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学弹钢琴。
后来李德祥知道,当时弹钢琴的人,是金华当地一所学校的音乐老师张才林,他特地找到张老师,想拜师学艺。
“手指这么短,年纪大了还僵硬,还能不能学?”李德祥心里没底,但张老师的一句话,让他有了信心,“他说,没有能不能学,只要有决心就能学。”
就这样,李德祥和钢琴结缘,从此一发不可收。
钢琴,李德祥是零基础,别说五线谱,连简谱都看不懂,但他认一个理:世上没什么东西是学不会的。
当初买的五线谱,已经泛黄
去店里买来五线谱的书,花半个月时间学会,之后再对着练习指法和曲子,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反复抠,每个星期由张老师指导一两次。就这样,慢慢学会弹奏《南泥湾》《欢乐颂》等简单的名曲。
之后,他又想挑战难度,想学会自己最喜欢的几首曲子。
“很喜欢《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这些中国民族音乐,张老师就帮我把这些曲子改编成钢琴曲,我就一张张复印起来,黏在纸板上,方便对照着练习。” 弹钢琴没有捷径,只能勤学苦练,尤其对一个年近60的老人来说,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改变过的《二泉映月》乐谱
那时候家里没有钢琴,离家不远的供销公司有一架,李德祥每天走路前去练习。钢琴室里夏天没有空调,冬天只能自带棉鞋防寒。但弹起琴来,他全然忘记严寒酷暑,甚至经常忘记回家吃饭。妻子王全云回忆,好几次下午一点多还不见人回来吃午饭,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
就这样,李德祥一次次攀登钢琴的“山峰”。一首《二泉映月》,他学了两个多月,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之后对指法、琴键更熟悉后,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一般新的曲子一个月左右就能学会。”
家里还留有很多李德祥自制的乐谱
90岁举办钢琴演奏会
把乐谱变成了手指记忆
学钢琴两年后,李德祥正式退休,特地买了一架金华本土产的“钱江钢琴”,更加专注练习。他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他自制的一本本琴谱,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标注,翻看多次,有些边边角角也已经翻烂。
五线谱的本子上写满了标记
对于李德祥而言,学琴并不是一时兴起,接触钢琴这30多年来,除了外出旅行,他几乎每天都会花时间弹琴,保持手感。家里的老钢琴,见证了他一点一滴的进步。
“学会了二三十首曲子,弹琴的时候已经不用看琴谱。”李德祥自己都有点纳闷,一旦弹起琴来,好像手指自己会流动,“不是靠脑子记住这些琴谱,而是实在练得多了,手指已经形成了记忆。”
采访时,李德祥弹奏了《二泉映月》选段,时长几分钟的表演,他不用看琴谱,苍老的双手一触碰到琴键,好似有了魔力,就像一只只小鸟,灵活地在黑白键上跳跃。
学会了钢琴,李德祥自己也很高兴。2002年,他曾举办过一场钢琴演奏汇报会,邀请了一些老同事、老朋友来参加。演奏会上,他弹奏《二泉映月》《北风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春江花月夜》等中外名曲,赢得阵阵掌声。
“之前跟朋友聊天,我说如果能活到90岁,就再办一次钢琴演奏会。”弹指一挥间,今年3月28日,是李德祥90岁生日,他要实现自己当初的诺言,“生日了,有人说搞一个李老祝寿会,我觉得不好,就叫‘李德祥钢琴演奏会’,以我个人名义举办,还是邀请老同事、老朋友参加,不收礼金,不用其他人一分钱。”
为了这次钢琴演奏会,李德祥又加紧排练,准备了《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北风吹》《梁祝》《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耳熟能详的名曲。
李德祥曾经给老朋友演奏过钢琴曲
离休30年,
学会了5个新技能
说是钢琴演奏会,其实这一场生日宴,更像是李德祥离休30年生活的一次总结。这30年来,他不仅学会了弹钢琴,还掌握了好多新技能。
李德祥特别喜欢旅游,但工作时没有时间,1992年离休后,趁着身体硬朗,他就把旅行提上了日程。
那时候旅行不像现在,网上遍地都是攻略,购票、订房……都在手机APP上可以操作,要去一个目的地,李德祥都会找来有关书籍做攻略,“车票要去车站买,酒店也到了当地才能定。”
每次旅行,李德祥一定会带上笔记本和照相机,用笔记录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用相机拍下一路美景。
他六上长白山,云、雾、雨中,领略过不同意境的天池;为买一张去西藏的机票,他曾在成都停留7天,吃到了街头甜甜的水蜜桃,体会了抢到别人退票的惊喜;登山时,他不爱坐缆车,有一次下山已是晚上9点,在雨中摔倒几次后,遇到了热心的农民……
8年时间,李德祥的足迹达到过全国31个省市区,这些珍贵的旅行记忆整理成103个专题并汇编成册,取名《瑞东游记》。
1998年,看老伴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中医保健,忙得不亦乐乎,李德祥决定去学摄影,不仅学会了摄影技巧,还组建了金华老干部摄影协会。
玩摄影20多年,李德祥换了5台相机,购入广角、定焦、微距等各种镜头。3年前,他搬入带电梯的新居,特意买在顶楼,走廊的一扇窗户,能望见远处的尖峰山。自此,他就通过阳台、窗户,拍摄花花草草,日出日落。3年时间,他又将相机里的尖峰山、朝霞、晚霞与花卉风光集结成册,取名《夕阳无限好》。
在摄影之余,工作时爱写顺口溜的李德祥,开始学习古典诗词,报了诗词班,买来工具书,还组建了诗词协会,将自己和诗友的作品汇编成《戊戌雅聚诗词集》《怡心居诗稿》等书籍。
到了80岁,他又开启新技能——书法,而这也是自己对老伴的一个承诺。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读了两年小学,谈恋爱的时候给老伴写信,被嫌弃字写得差。”李德祥说,那时工作忙,没时间练字,现在加紧练习,算了完成当初的承诺。
李德祥的书法老师,就是自己的老伴,两人经常围着一幅字探讨。“第一遍写好,给她看,两个人讨论讨论,哪一笔有问题。”学习书法十年,李德祥楷书、行书、隶书都有拿手,还参加了两个书画协会,积极参与送书法下乡等活动。2020年,还出版了自己的书法作品选集《书文载道》。
在很多老朋友口中,李德祥是一名“五秀老干部”,电脑秀、摄影秀、诗词秀、书法秀、钢琴秀。“倒不是说要学得有多精,学和不学本身就是不一样的,学习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李德祥说,就是在一次次学习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生命。
记者手记:
一次采访,就像上了一堂人生课
采访李德祥最大的感受,是每一个爱好,都被他玩出了花。不仅有作品可以展示,还都出了书。爱好最后都变成了特长,而且像模像样。
除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品质,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满满智慧。
李德祥家的阳台上种满了花草
不止一个人问过李德祥,一把年纪了,还要学这么多东西?他的回答很有意思。
“有一年我去见老父亲,他端出了饺子。我很吃惊,他80几岁了,居然还学会了包饺子。”从父亲身上,李德祥看到了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他也将这种精神传承,“我们还有很多可能性。可能明天我就离去,也可能我能活上百岁。就因为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每一天。”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90岁的李德祥还在减肥,他吃牛奶、鸡蛋和开水煮的蔬菜,他会看计步器,知道自己每分钟能走115步,他的体重,离休30年来,一直保持在63KG。
今年过完春节,重了一斤半,他又通过走路、控制饮食来调整。
李德祥坚信一句话:“人不是慢慢慢老去,而是一下子不行的。只要不放弃,你就不会老。”所以,他把自己当做一个年轻人,不断学习,手机、电脑、相机都玩得溜,在他身上,你感受不到酸腐的老人气。
而同样显年轻的,还有他90岁的老伴王全云。两个人都如此长寿,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李德祥和王全云21岁结婚,结婚近70年,亦师亦友,相濡以沫,着实让人羡慕。
如今谈起老伴,李德祥还会感动到红了眼睛。他回忆29岁那年,父母兄妹6人从山东来开化投靠他们,老伴王全云毫无怨言。“两人的工资要养活一家12口人,每个月的工资都算着花。”在艰难的日子里,夫妻俩携手走过,老伴的付出,也让他感念一辈子。
两老的生活日常,哪怕放在如今的年轻人身上,也一点不落伍。
采访结束时,王全云拿出了一只叠得整齐的塑料袋,想给记者装材料。“垃圾袋不要随便扔掉,要省着用,为环境做贡献。”生活中,两老对自己也一直是高要求。李德祥80岁时写下了顺口溜,其中两句:公交往里坐、让人车先过。
“公交往里坐,就是把方便让给别人;过马路让别人和别的车先走,这也是我们老人感恩社会,能为道路通畅做的贡献。”李德祥说,也是因为不争不抢,所以自己从来没有跌倒过。
通过学习,让自己不断充实;常怀感恩之心,用乐观对待生活,也许,这就是他们的长寿秘诀。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