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江心长洲岛上,坐落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纪念馆的一个展厅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油画展吸引了来来往往的观众驻足。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赵一曼……23位耳熟能详的共产党人中,两张异国的面孔让人忍不住细细端详。他们是黄埔军校初创时期的苏联顾问加伦和鲍罗廷。
“上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一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来到正处于变革胎动期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走进她风起云涌的革命洪流中,投入到她的一所新式军校的孕育和哺养中。”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说,苏联对于黄埔军校、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有目共睹。
“以俄为师”——以苏军为榜样,成为孙中山创建革命军的最初认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穿针引线之下,孙中山接触到了来自苏俄共产国际的代表。1923年8月,孙中山委派“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当年10月,苏联派出富有政治经验与活动能力的鲍罗廷到广州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积极支援军校筹建。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举行了开学典礼。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产物。
黄埔军校初创阶段,资金不足、武器紧缺,苏联政府提供了大批枪械和经费。开学没多久,苏联教练舰“沃罗夫斯基号”驶抵黄埔,运来了第一批武器——8000支俄式步枪,每把枪配有500发子弹,还有小手枪10支,极大地缓解了军校初期武器匮乏的局面。此后苏联又运来多批军用物资,并提供经费支持。
除了物资上的援助,苏联还派来顾问团,担任军校新式教育的指导工作。由军事总顾问加伦和政治总顾问鲍罗廷等多人组成的苏联顾问团,是军校的一批特殊教官。他们不仅是马列主义和俄国革命经验的传播者、课堂里的授课者、练兵场上的示范者,同时也是战斗中的指挥者。从军校的教学、训练到实战,都能看到苏联顾问的身影。
作为新型革命军校,黄埔军校吸取了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思想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其中,政治科目先后就有20多门,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联研究、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可以说,苏联的红色使者,见证了革命岁月里中苏间的特殊友谊。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资料图片)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