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罢,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童年,一个跳动着欢快节奏的音符,童年,一段叙写着纯真与美好的故事,无论你青春洋溢或是皓首苍颜,提起童年往事,内心涌动着的总是春风得意、刻骨铭心。
感受着春风和煦,草长莺飞,三尺讲台上我面向黑板一笔一划写下“童年”二字,耳边回荡的是教室里孩子们的书声琅琅,心头泛起的是多年以前那些朦胧却又清晰的记忆,快乐的、忧伤的、勇敢的、难忘的,无关流年、无关风月,一切皆成美好。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笔下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带着孩子们了解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感受着古代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生活方式,也教会孩子们劳动也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课,听着他们课堂上各抒己见、侃侃而谈,那一刻我突然恍了神,仿佛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在阳光炙烤大地的时候挥起镰刀割麦子、踮起脚尖掰玉米的情景,跟着大人一起早出晚归,仿佛总有使不完的精力,那时候天很蓝,我们的笑声飘得很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幼童,天寒地冻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我们仿佛听到了那穿林而过、婉转悠扬的玉磬轻响,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满脸稚气却天真可爱的笑脸,那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让课堂上的他们歆羡不已、激动莫名,生活在千年之前的宋代孩童也许会羡慕我们如今生活的富足,殊不知现在的孩子却无限渴望他们的自由,这便是古今文化的共通性。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是宋代诗人雷震笔下描绘的牧童骑牛晚归图,池草依依、山衔落日,清波荡漾,信口弄笛,好一个逍遥自在、无虑无忧的小牧童。读着他们的故事,领略着诗词的魅力,孩子们也更加明白了课堂应是一扇窗,透过它不仅可以欣赏万千风景,透过它也更能理解青春年少。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课下的童诗分享也是让我欣喜莫名,诗词接龙、诗词飞花令、诗配画作品,一首诗、一幅优美的画、一串动人的歌谣,诗词之美是一种韵味,一种境界,更是一种韵在骨子里的修养。
古人有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希望孩子们在诗词文化的浸润下,脱离低级趣味,向往高雅文明,心中眼中皆是美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打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人生才会如阳春白雪、风清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