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多地进入了“沙尘”天气。户外阴霾笼罩、黄沙漫天。外出行人尽管都用围巾、帽子、口罩做好了充足的防护,然而一到室内,脸上、额前、鼻孔、耳朵里还是粘到了不少沙土。
沙尘天气其实自古就有,我国考古关于沙尘暴的首次发现来自于西汉时期敦煌地区出土的汉简。关于沙尘暴的文字记录,在古籍中也多处可见。例如:
时气错逆,霾雾蔽日。
——《后汉书·郎岂页传》
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日或一时,雨不沾衣而身有土,名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
——《晋书·天文志》
四月乙亥午宁夏洪广堡,风霾大作,坠灰片如瓜籽,纷纷不绝,逾时而止,日将沉,作红黄色。
——《朔方通志》
古人用“黄雾”、“飞沙”、“黑雾”、“飞沙走石”等词语来形容沙尘天气,也认为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甚至认为当君主做了违背民心、不道德的事情的时候,也会天降沙尘。
当然,在古诗词当中,关于沙尘暴的表写,或借沙尘天气来比喻心情的内容也不在少数。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一读、看一看吧。
诗经·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这是一首描写妇人被仿佛玩弄嘲讽、遭到遗弃的悲惨遭遇。其中,“终风且霾”的意思是指,大风整日狂吹,阴云漫天笼罩。通过大自然的狂风喧嚣天气阴暗,比如丈夫喜怒无常、性格暴戾。以天气喻人,让读者形象可感。
度破讷沙
唐 李益
眼见风来沙旋,经年不省草生。
莫言塞北无春,总有春来何处。
西北塞外向来是沙尘频发的地区。唐朝时驻扎西北的将士和出使塞外的官员、诗人常常被这一代独特的景象所影响,有的产生无限的人生感慨、有的看到了波澜壮阔的雄浑天地、有的激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有的生发了浓到散不去的乡愁……
这首诗,就是边塞诗人李益在途径破讷沙漠时,有感而发创作的组诗。诗人通过亲身经历的一场沙尘暴,描写出了塞北的荒凉和广漠。
中牟道中
宋 陈与义
其一
雨意欲成还未成,归云却作伴人行。
依然坏郭中牟县,千尺浮屠管送迎。
其二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这组诗,写于诗人为母亲服丧三年后,入京出任太学博士的途中。因为作者即将重新踏入仕途,而且官位提升、前途光明,所以即使遇到了沙尘暴略感懊恼,但是写出来的诗句依然是充满了兴奋和热情的。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译为怎么样才能够与凉风约定,让它不要挟带沙尘一起来呢?和谐舒缓,又充满了风趣幽默的情调。
所以说,即使在风尘四起的沙尘暴天气下,古人也不都是厌烦逃避的。最重要的就是看那时那刻的心情了。
最近的沙尘天气恐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大家请注意防护哦。
沙尘暴防护小贴士:
1.及时关好门窗
2.外出要戴口罩、纱巾、墨镜等。避免沙土进入眼睛和呼吸道。
3.注意交通安全,减速慢行,谨慎驾驶。
4.强沙尘暴天气下不宜外出,特别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非必要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