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古训,说明孝亲敬老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美的品德,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可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孝悌是人生哲学上的道德范畴,人人都会碰到什么是“孝”,怎样行“孝”的问题。你现在为人子,将来为人父;现在你为人父,以前为人子;也许你上有老下有小,老吾老幼吾幼,夹在中间更难守,难以把守拿捏。或者说“孝”的根本是什么呢?
孔老夫子对孝道的闸释《论语》记述“孝”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运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其在他父亲临终前向孔子学礼。孔子曰:“无违。”,无违即是不要违背的意思。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 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按照礼的要求孝顺他们;父母去世后,按照礼的要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他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担忧。”父母担忧子女减少或者不给父母增添忧愁,这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以实际行动来为父母分担一些忧愁,增加一点快乐。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吴国人,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认为孝顺父母,只要能赡养父母就够了。就算是狗、马都能够得到照料,如果不真心尊敬父母,那么用什么来分别孝顺与饲养呢?”有些人认为能给父母吃饱穿暖就是孝顺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为孔子七十二贤仁弟子之一。孔子死后,子夏居河教授,为魏文侯的老师。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事则年轻人为长者们效劳;有酒食,则请长者享用,仅是这样就算尽孝了吗?”可见,孔子所说的孝道在于心也。
孟子细数“不孝者有五”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的“不孝有五”,对古汉语文言文知之甚少者也能解读,因为与人人有关,浅显易懂。用现代白话文来说,不孝顺父母的有五种表现:
四肢懒惰,不供养父母的,这是其一不孝。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好食懒做,不供养父母也罢,成为啃老族还以为光荣,啃尽父母高额退休金。
爱好喝酒赌博,不愿意供养父母的,这是其二不孝。笔者楼下小区里有一酒鬼,从早到晚都酒瓶不离手,见人就说就骂,嗲嗲不休,不知所云,天天闹得不得安宁,小孩见而避之。“父母唯其疾之忧”,能孝吗?
贪财,偏爱妻儿,不愿供养父母的,这是其三不孝。在农村许多儿子孙子住进新楼房,唯有老人孤单住在上世纪的茅草旧房中。
寻欢作乐放纵自己,让父母蒙羞的,这是其四不孝。有的酒色财气,嫖赌饮荡吹72毒俱全,特别是有些发了财的人,家外有家,二奶小三陪伴左右,父母脸上能有笑容吗?
逞强好斗,不顾及父母安危的,这是其五不孝。做儿女的,在外不好好工作,与人争纷不断,甚至违法犯纪,贪污受贿,做父母的哪能安心。
尽管儿女不孝顺父母可以列出千万种表现来,孝顺也有万千种孝顺的方式方法,阳明先生作了言简意赅的总括“孝亲诚于心”。
王阳明先生的孝道观,是“孝亲诚于心”“此心纯乎天理”,就是“致良知”,即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本体即根本,至善是心的根本,孝亲诚于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文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阳明先生“诚于心”做孝道观,其讲究的是内心的修为,他要求在自己心中去私欲、存天理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儒家主张的“冬温夏清”的孝养父母之道。
王阳明作了形象的阐述,比如讲究冬温,只要尽心去尽孝,就怕有个私心杂念去做;讲究夏清,也只是要尽心之孝,就怕有一丝一毫的私欲夹杂。所以,凡事讲究就是要做到内心的纯洁,如果己心没有私欲而天理至纯,有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时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自然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时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自然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技巧。防寒消暑正是孝心的表现,但这颗孝心是至诚至敬的。
王阳明以树木作比喻,诚孝之心,就好比有了根本。比如树木,心为根,许多的礼数为枝叶,有根才有枝叶,不是先寻枝叶,然后去考虑种这个根。
如果某个人是怀着其他目的,比如继承家产,眼睛盯着父母存折等,而去为父母尽孝道,那么无论他做得怎么好、多么体贴,都不属于至善。而且,如果只是像戏子那样在仪节上表演,也不能叫做至善。
《礼记》有这样一句话:“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说的是:有深爱的孝子,一定会和气;有和气的人,一定有愉悦的心情和脸色;有愉悦心情和脸色的人,一定有美丽的容貌。
孝亲诚于心,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善待和回报父母,以实际行动来为父母分担一些忧愁,增加一点快乐。孝顺父母不一定要做出惊天的壮举,也不需要豪言壮语,回报父母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用纯乎天理之心孝顺父母,至善致良知,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