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由于他搞了一个变法,后世对于他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小人,有人则又是持不同的意见,认为他是千古以来一人。其实无论怎么去评价王安石,对于他来说都不重要,毕竟如此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不管是他的人品,还是他的心系天下的那一份胸怀,便是令人敬佩。而由他主持的“熙宋变法”,更是直接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另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可圈可点,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他的词作,以及散文作品,那都并不逊色于同时代的苏轼。
后世对于王安石负面评价最多的则是明清两朝,其实这两个朝代也是最封闭的时代,人们的评价自然也是会受到时代的局限,到了近现代梁启超更是发现了王安石的价值,为此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部传记,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大家又是重新发现了他的价值。其实除了他的政治功绩之外,还有如前面所提到的文学成就,如果王安石不是宰相,他没有搞变法,即使是凭借文学上的成就,那也是足以令他名垂青史。
王安石的诗歌可谓是清新脱俗,然而他的词作也是别具一格,散文那就更不用做过多的介绍,更是还入选了“唐宋八大家”。所以我们从他的身上可以学到很多,除了他的文学之外,还有就是他身上的那种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中国历史上其实从来都不缺少伟大的人物,可是如王安石这种独树一帜的却又是少之又少,他的很诗歌也是极为优美,往往可能只是描写普通的事物,那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其实王安石很多的作品都很是简练,也很是直白,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却是令人感动,尤其是他的这首《登飞来峰》,更是一首难得的千古名篇,整首诗立意高远,更是表达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为人之道,写得更是气势磅礴,对于这样的作品,只是真正地读懂了,那一定是会受益终生。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刚刚三十岁,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那都是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年纪,正值壮年,充满了无限的热情,更是依旧充满了理想。而诗人也正是如此,当时他刚刚从地方上卸任,皇帝已经开始下诏,令他进京开始要拜相了,为此准备回到江西的老家抚州。途经杭州时,他游玩了飞来峰,爬到了山顶之后,更是有感而发,为此写下了这么一首优美的诗作。
我们从这首诗中最直观的一个感受那就是大气,整首诗不拖泥带水,以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来描写,不仅表达出了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一种展望,毕竟自己的人生又迎来了新的机遇,而这也正是一生的追求,开始要主持变法,要去建功立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此时的王安石可谓是春风得意,而在这背后,他思考更多的还是应当如何去做好这件事情,一个人站到了高处,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摆正好自己的态度。
如果熟悉诗词的朋友,那一定会发现王安石的这首作品,其实与李白的那首《登金陵凤凰台》完全不一样,李白的那种忧愁只不过是自己内心的忧愁,而王安石则是要更加的豁达,也更加的深沉。为此李白才会写,“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的这种忧愁如果与王安石的这种气象比起来,那就显得太过于渺小了。
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有气势,诗人也正是站在了山顶的最高处,“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上有着千寻塔,而站在这个地方,则是能够听到鸡鸣的声,并且还能够见到清晨刚刚升起来的太阳。这两句就显得与众不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一种豁达,以及内心的那种大气,只有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之下,才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
第三四句也是千古名句,更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个人站到了高处,那就不要怕浮云会遮蔽你的眼睛,从而会挡住你的视线,只是因为你已经身处在最高层。这两句诗更是再次表现出了诗人一种豁达的心胸,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他对于自己一种品德上的恪守。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尽管也是千古名篇,可是他的那种忧愁,再与王安石的这种忧愁比较起来,那当真是大巫见小巫。李白完全是个人的忧愁,可是王安石所担心的则是担心自己站到了最高处,肩膀上多了一份重担,自然他的这种忧愁,也是心系天下的忧愁,也就显然要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责任重大。
王安石在当时搞了一个变法运动,更是令他成为了很多人攻击的对象,连他的好朋友也一个一个地离他而去,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他的这种变法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而这种利益的触及,也自然是会受到很多人的反对。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王安石的变法运动无疑是一大壮举,如果他的这场改革运动要是成功了的话,那后面的历史很难想象会如何。
虽然王安石遭受到了各种的批评,但是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更是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无论是他的政治功绩,还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那都是足以令他惊艳世人,而他这一首《登飞来峰》,更是成为了他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整首诗气势磅礴,更是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以及他对于人生的解读,如此优美的一首作品,那自然是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