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周末去公园看牡丹,远远看去只觉人头攒动,满园俱是看花人。百亩的牡丹园,经历了一场盛大的开放,粉的、白的、紫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单瓣的、重瓣的,大而娇嫩,像小孩子的脸庞。拿着手机和相机的人们有拍花的,有自拍的,还有录各种短视频的,配合着自己的解说。工作人员繁忙地巡视着,担心有不懂事的游客过分亲近牡丹——它们太娇嫩,稍微碰一下花瓣就褶皱受伤了。
牡丹花是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花,那样盛大华美艳丽饱满,简直挪不开眼,可是又自带着庄重和威严——知道是不该去摸去摘的,爱就是想触碰又缩回的手。公园里的樱花与碧桃偶有被攀折了扔在树下,但没人摘牡丹,那会有罪恶感的吧。公园里的花不可以摘,倘若是自己种的,自然又舍不得摘,放在枝头更为持久。
有时听到小孩子的声音:“妈妈,我想摘一朵。”对于小朋友来说,生命最初的喜欢就是想占有。“好可爱,我好想摸摸它。”见到一切可爱的事物,想与之亲近也是一种本能。最终当然不会摘,孩子们学会了给喜欢的事物拍个照作为纪念,这是某岁那年的牡丹。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年遇见的花也不同,人不会踏入同一条河流,明年就是别的花朵了。
传说中武则天令百花同开,只有牡丹不从,被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逐出京城,贬去洛阳,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极适合牡丹生长。唐朝人爱牡丹,所以传说把牡丹和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以这样的方式联系到一起。故事的主角若是换做男性,略显奇怪,虽然武则天也未必会跟花较劲。
武则天只是世人用来抬高牡丹身价的背景板,为了赋予它桀骜的品格。唐朝诗人们倒是极爱牡丹,白居易有一首《惜牡丹花》描述了点着烛火看牡丹的情景:“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我婆婆是白居易的知音,家里花圃种的牡丹花开的时候,她怎么看也看不够,每天都担心天黑得太快,担心花进入颓势。现在虽然有了电灯,但她说,单瓣的牡丹晚上是会把花瓣合上的,重瓣的则不会。不管怎样,还是白天的花好看。
(原标题《牡丹》)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王雯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