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里曾有这样一个辩题:“如果有一杯忘记悲伤情绪的忘情水,你会不会喝?”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会选择肯定的回答。辩手马薇薇虽然曾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但仍然不会选择去喝“忘情水”来忘记悲伤。
她说,喝了这杯忘情水,虽然没有了悲伤的感觉,但同样失去了快乐的体验。
伴随着第一声啼哭,情绪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世界。它和我们每天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可以说,人,就是一个情绪体。
虽然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情绪包围,但也许并未真正了解它们。比如,我们认为只有快乐、喜悦这种正面情绪才是好的,而愤怒、抑郁、悲伤等情绪都是坏的。
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又不伤害自己和他人?《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会给你带来答案。
作者张维阳有着10年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他对情绪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让我们揭开情绪的面纱,重新审视情绪和自己的关系。
《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
01 拨开迷雾见真“情”: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作者认为,与其说我们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不如说我们生活在情绪反应中。
由于个人的境遇、需求的不同,使我们对同一事物的产生了不同的体验和反应。
比如,一个小伙子失恋了,他心情烦闷,做事提不起精神,总想发脾气。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失恋这件事情吗?其实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他心中固有的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比如说,他认为:“我爱她,她就必须爱我。”
正是这种不合理的观念,导致了他烦闷、恼怒等情绪的产生。
如果这时他转变一下观念,比如说,感情不能勉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那他的情绪就会是另外一种状态。
有些父母,也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调皮的行为而生气。这里的错误观念就是父母认为孩子必须听话才行。
而有的父母,则会认为孩子的调皮正是孩子的特点,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反而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种观念下,看到孩子调皮的行为,父母则不会大惊小怪。
再比如,看同一部电影,不同的观众,情绪反应也会不同。或感动、或悲伤、或平静。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终的体验和感受不是我们的认知,而是情绪。
民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出嫁的女儿,大女儿家开伞店,小女儿家开洗衣店。老太太却天天担忧,因为如果下雨,她就会担心小女儿的衣服晒不干,如果晴天呢,又担心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
后来有个人对她说:“您真有福气,下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兴隆。晴天,小女儿家也不愁赚钱,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
老太太听了,顿时眉开眼笑。
同一件事情,老太太前后不同的情绪反应,是因为对事情不同的观念造成的。
所以,作者认为,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认知和观念,最终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生活中我们有些焦虑、有些悲观、有些烦恼,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把事情的后果想得太糟。
所以要体察情绪,先要觉察情绪背后的观念。如果不合理,就要及时纠正它,这样就会渐渐从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决定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待事情的心态。
02 每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负面情绪也是我们的朋友。
当男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向妈妈哭诉。妈妈可能会说:“不要哭,哭可不像男子汉。”
像这位妈妈一样,很多人认为要克制痛苦、悲伤、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以为戒掉负面情绪才是成熟。
我们的文化崇尚“男儿有泪不轻弹”。傅首尔的那句“藏不住的崩溃是伤痕,藏起来的崩溃才是勋章”也受到很多人的赞同。
实际上这是一种对情绪的误解。哭,其实是情绪的流淌。负面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很多时候,它是在帮助我们摆脱困境。
焦虑,可以转化为有效的行为。
当你想到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或者要在几百号人面前演讲汇报,你不仅会感到焦虑。这种焦虑的情绪则会使你好好复习准备考试,刻苦练习做好演讲汇报。
所以作者指出,适度的焦虑会让人们做出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行为。
愤怒是在寻求连接,尝试沟通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向懦弱忍气吞声的人,如果突然表达愤怒,反而会引起他人的重视和体谅。
愤怒其实在保护自己,有时还会给我们力量。
悲伤,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最深的情感,回归真实的内在。
几年前的动画片《头脑特工队》感动了无数人。代表欢乐的“乐乐”掌控着小女孩莱利的情绪,总提防着代表忧伤的“优忧”的侵犯。可忘记忧伤的莱利却变得暴躁、易怒。后来忧忧重新回到莱利的身边,让莱利重获新生的,是被认为最没用的悲伤小精灵。
朋友小L,母亲几年前因急性心梗突然离世。她说,那时候,她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刻,因为只有那时,她才能够无所顾忌,尽情地悲伤,感觉到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是去看情景喜剧,而是会去看一部伤感的电影。因为能让你哭的故事,更会触动你的心灵。
用悲伤治愈悲伤,就像以毒攻毒,让伤口抹上杀菌的药物,虽然会感到钻心地疼痛,但它会更快地恢复如初。
悲伤的厚重,恰恰给人以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其实真实的情绪,无关对错,也没有正负之分。
情绪千变万化,或悲伤痛苦,或幸福快乐。无论哪种情绪,都在帮我们进行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
03 与情绪和平共处:每种情绪都该被认可和接纳
生活中,不少人品尝过失眠的滋味。当你在床上辗转反侧还不能入睡,你想的是什么?是不是很紧张自己睡不着这件事?结果越紧张就越睡不着了。
用作者的话来说,失眠的人总是在跟担心睡不着的焦虑情绪作斗争。
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弄清楚怎么睡觉,而是接纳此刻的情绪,不要与它对抗。
这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越去和一个事物对抗,它对你的伤害也就越大。
不妨把情绪的无常看作天气的变化,即使雨下得再大,也总有天晴的时刻。
作者提出的另一个应对情绪的有效方法是表达情绪,让情绪流动起来。
情绪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有时候,伤害我们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停滞、阻塞和压抑。
比如,想哭,又怕别人笑话,想表达愤怒,最终却表现得很平静,想说,却欲言又止。
“如鲠在喉”,“一吐为快”其实都是在描述我们情绪的体验和感受
情绪无法流动造成的累积,会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就像越来越鼓的气球,最终爆炸,伤到自己。
书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表达情绪的方式:
语言表达是我们常用的表达方式。比如,遇到了一件令你难过的事情,你可以用一个表达你此刻情绪的词说出来。
沙盘游戏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通过在沙盘中摆放各种人物、动物、工具等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就把本来看不见的情绪,呈现了出来。
正是沙盘治疗的过程,使我们看见并正视自己的情绪。
艺术表达也是有效的应对情绪的方式。
难过时,唱一首悲伤的歌,喜悦时,哼一曲快乐小调,都是唱着别人的歌,抒发着自己的情绪。
同样,涂鸦和涂色的过程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这里并不需要绘画技巧,画画在这里不是展现技巧,而是自我疗愈。
04 最后的话
蔡康永曾说: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只有充分体会过喜悦和悲伤,才有资格说人生是值得活的。”
无比赞同。如果没有了情绪,人生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情绪不是我们的敌人,不管是欢呼雀跃还是泪如雨下,每一种爱与哀愁,都是真实的存在。接纳每一种情绪并照顾好它,才能照顾好自己的人生。
但这并不是说,情绪可以不顾一切地肆意发泄。那样的话,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他人。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感知、照顾、倾听和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和技巧,想了解为何抑郁情绪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
不妨跟随这本关于情绪的箴言书,从了解情绪开始,学会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按照书中给出的管理情绪的方法进行练习。
相信读过之后,你会豁然开朗,走出自己的情绪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