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永祥 绘图:沈江江
公元871年,大唐王朝处于由盛至衰的快速通道上,山河萧条,社稷颓顿。
这一年的肃杀秋风中,一位中年书生来到了钟陵。他面色灰暗,浑身落泊;孑立村头,两眼无光,四顾茫然。突然,前面飘过一个女子的身影,似曾相识,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她是谁,在哪儿见过。百无聊赖的他顾不得斯文,赶紧追了上去。
一聊起来,还真是老相识。
女子芳名云英。
时光要倒回到12年前,书生27岁,第一次赴长安赶考,途中在此歇脚,在酒宴上相识了舞妓云英。云英腰若三春柳,眸似秋波横,舞姿轻如燕。整个酒宴上,书生的眼睛没舍得离开云英一须臾,所有的心思都写在了脸上。只是功名要紧,容不得他儿女情长。第二天,他引着书僮背起书箧,决绝地奔长安而去。
书生心里有自信,待到来年金榜题名时,云英一定还在原地等着他。
哪知道这一去就是12年。书生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光阴蹉跎,他心灰意冷地离开了长安,原路返回,又来到了钟陵。
此时的云英也已经退出灯红酒绿之地,回到了村子里。书生就是在村子里与她重逢的。
此刻的书生与云英一聊,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云英也蹉跎了自己,依然待字闺中,但青春与芳华已经远去。
相视一苦笑,诗从心中来。书生挥笔一首《赠妓云英》以自嘲:“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十多年了,我未当官你未嫁人,都是被社会淘汰下来的人哟。
书生名叫罗隐,晚唐才子,晚唐黯淡浮光里的一抹亮色。
生不逢时,虽然他写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但处于动荡之中的晚唐人哪有心思欣赏,宋人也不待见,元明清时代,他更是没于蒿莱。直到千年以后的近代,有个叫周树人的文人推崇他语言犀利,入木三分,我们的开国领袖夸赞他是位心系劳苦民众的好官,罗隐才有了出头之日。
1、奇丑才子
罗隐(833-910),原名罗横,杭州人,学霸一枚,少时便闻名于十里八乡。
罗隐的诗浅显易懂,脍炙人口,名句极多,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家财不为子孙谋”等等。
他的短文更有特色,针砭时弊、爱憎分明、语言犀利、锋芒毕露,是晚唐公认的首席社论大家。
小时候罗隐家庭贫困,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27岁时,他决定用知识改变命运。
因为才华在那摆着呢,所以当初他将考取功名视为囊中之物。
然而,从大中十三年(859)始,罗隐参加了不下于十次的科举,虽然精神可嘉,可结果都是一样,灰溜溜打马回府。
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头发花白还是一事无成,罗隐真是欲哭无泪。
才华横溢的罗隐为什么总落榜?
首先要了解下大唐的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每科录取人员极少,后期名额增加了也不过三十几人。录取过程中,不只看成绩,还看重考生平时的才名和人品,以身、言、书、判作为甄选的标准。
“身”指体貌丰伟,大唐可是以貌取人的。初唐的钟馗文武双全,进士考试时名列前茅,可就是因为长相丑陋不予录取,于是含恨撞死在唐太宗的殿阶前,最终成为捉鬼之神。
关于罗隐的长相,明末清初的周清原在《西湖二卷》中有形象化地描绘:“天庭偏,地阁削,口歪斜,鼻子塌,皮肤粗,猢狲脚,吊眼睛、神气啥。远看似土地侧边站立的小鬼,近看一以似破落庙里雨淋坏滴滴点点的泥菩萨。”用今天的话,长得歪萝卜裂枣,人模鬼样,有损官场形象。
因为丑还断了良缘。宰相郑畋的女儿一度是罗隐的铁粉,发誓非他不嫁,老爸苦劝不听。有天罗隐前来拜访,郑畋便让女儿躲在帘后偷看。
看到罗隐那副人模鬼样,相府千金惊觉坠进了地狱,立马痛改前言,并发誓再也不读罗隐的诗了。
颜值决定了罗隐一生的坎坷。
2 毒舌文人
然而,罗隐那张毒嘴比丑脸更出名。
他称得上大唐第一愤青,喜爱找寻生活中的阴暗面,加以揭露并抨击。
连续多年“高考”失利,罗隐以为是自我推销不够到位,于是奋笔疾书,在咸通八年完成了代表作《谗书》。
在书中,罗隐以儒家理想来衡量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权者骄奢淫逸、重用奸邪、蔑视百姓等种种罪恶,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官场乱象进行了犀利嘲讽,并将批判矛头直指帝王,表达了对唐末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自谗》发表后,立马成为网红,每日点击十万正。罗隐得意洋洋,将签名书到处向权贵投递,自以为当官有望了。
可是他太天真,想当帝国的官,却在砸着帝国的碗,被骂的当权者自然恨之入骨。时人罗衮就尖锐指出“《自谗》虽胜一名休”,看似赢得了声名,却亲手为自己的科举之路挖好了坟墓。
罗隐的创作视野也往往剑走偏锋。
国家灭亡,人们总会打出红颜祸水,如夏桀的妺喜、商纣的妲已、周幽王的褒姒、夫差的西施等等。可罗隐并不这么认为:“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见《西施》),诗人们都说吴国的亡于西施,那么越国的灭亡又归罪于谁呢?
挖苦传统也罢了,他丝毫不顾及帝王的脸面。当朝天子的亲爹唐僖宗,被他拉出来调侃:“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都说杨贵妃是“安史之乱”的祸水,你唐僖宗这次不也跑到四川去了,还怨得了杨贵妃吗?
他专门打脸,还会有好果子吃吗?
进士录取的标准中,第二项是“言”,指官员的言辞要华美雅正。罗隐虽然立意新颖,但嘴中满满的负能量,显然不是这块料。
四项要求中,罗隐至少有二处硬伤,能录取才怪。
罗隐不死心,唐代科举还要一个途径,那就是名流的推荐,只要后台够硬,考得不好也可录取。
然而他的缺点实在太多了。
生活中的罗隐性格孤僻,处事不懂圆滑,所以能和谐共处的人很少,仇人倒有一大堆,这是他在《答贺兰友书》中自述的。
他还十分狂妄。《梦琐言》说了件趣事,有一次罗隐登乘船时高谈阔论,船夫提醒他船上有朝廷要员。哪知罗隐更来劲了,“什么朝廷鸟官,我用脚夹笔写也比他爷爷强不少!”结果恶有恶报,乾符末年,朝廷想启用罗隐,征求意见时,被该官员一句话压了下来。
所以,尽管后来罗隐不断地低下高傲的头颅,重复着一些低三下四的话语,找寻着一切机会敲开权贵家的大门,可无论是宰相白敏中、令狐陶,还是郑畋、李蔚等等,态度都是惊奇的一致,那就是虽赏其才而厌其人,坚决不用。
罗隐之悲,在于他能看得清天下,独独认不清自己。
如此,满怀幻想的罗隐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了!
3 假隐之人
连续多年高考失利,罗隐觉得一辈子“横”不起来了,准备归隐山林,为此将原名横改为隐。
乾符二年(875)起,罗隐跑到九华山上。
看似归隐,其实是被逼,因为另一位高考落榜生黄巢和盐贩王仙芝揭竿而起,四处烧杀抢掠。担心自己成为人肉干粮,罗隐在池州知府的帮助下,避居九华山,“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隐,只是一时冲动而已,事实上,罗隐不是个安守田园之人。
在九华山待了六七年之后,罗隐终于守不住了,来到了当时的一线城市扬州。
在扬州,他几乎忘了自己的家乡在哪,“高考”的“失利”也被抛到九霄云外:“病寄南徐两度秋,故人依约亦扬州”(见《秋日酬张特玄》)。
在罗隐的眼中,扬州的明月天下第一,“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见《中元夜泊淮口》);达官贵人盛宴让他惊羡:“淮王高宴动江都,曾忆狂生亦坐隅。九里楼台牵翡翠、两行鸳鹭踏真珠。”见《江都》);禅智寺的美景让他陶醉“树远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隋宫”(见《春日独游禅智寺》),想在此久居“野寺疏钟万木秋,偶寻题处认名侯。官离南郡应闲暇,地胜东山想驻留”(见《秋日禅智寺见裴郎中题名寄韦瞻》)。
这一待就是十多年,罗隐成了老扬州,“春酒谁家禁烂漫,野花何处最淹留”,哪家酒店的酒香,哪家妓院的姑娘美,他是熟门熟路,这是他在《寄乔逸人》诗中自诩的。
当然,玩乐的时候他也有心事,还是求官。
在扬州,罗隐写就了大量诗篇,用于向达官贵人“行卷”,推销自己。著名的有《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朝论国计暮论兵,馀力犹随凤藻生。”等等。
应该说,行卷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咸通十四年(873),他终于踏进了淮南节度使李蔚的幕府,可只干了不到一年。
罗隐还想留,却差点丢掉小命。
中和三年(883)五月,他与好友顾云一同拜访淮南节度使高骈。顾云才名不及罗隐,但长相儒雅,风度翩翩,所以被高骈一眼相中做了幕僚,而罗隐却被拒于门外。
罗隐又气又恨,当夜跑到高府后面的土庙,在墙壁上留下《后土庙》一诗,“四海兵戈尚未宁,始于云外学仪形。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你高骈不顾百姓死活,整天不务正业求仙问道,神仙会看中你吗?
高骈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罗隐抓捕归案。只不过罗隐逃命还是有本事的,当夜就驾舟逃离了,但从此与扬州彻底“byebye”了!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伏”,罗隐这一逃,竟然因祸得福。因为不久后扬州城陷入战乱,成为了一座人吃人的人间炼狱,高骈等人纷纷身首异处。而光启三年(887),归乡后的罗隐得到了吴越王钱镠的厚待,从此衣食无忧。
为了过上好日子,胡子花白的罗隐收敛了锋芒,称钱鏐为“尚父”,自己为“稚子”,马屁拍起来一套一套,那水平足以让朝中社的首席评论员下岗,诗文却是“罗郞才尽”,难见精品了。
丑人寿长,罗隐于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享年78岁。
因为过多负能量,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评价标准,所以自北宋时起,罗隐为主流社会所抛弃,泯然于众人了。
作为晚唐时期的顶级文人,罗隐虽得善终,但难言成功。其实无论古今,身为文人,不能只有满腹牢骚、一腔怨气,发现问题的同时,发挥正能量,着手解决问题,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