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你还因别人不理解自己而烦恼吗?孔子一句话点醒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这三句话可谓耳熟能详,基本人人都知道,但这三句话中真正的智慧,或许懂得人并不多。

真正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足以解决我们人生很大一部分烦恼,助我们成就自我人生价值。

首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寻常的解释是边学习边复习,所以就很快乐。

这样的解释根本说不通,学习本就不是什么快乐的事,还要一边学习一边复习,这怎么可能快乐呢?

要知道“习”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原始字形是一对鸟的翅膀,下面画着一个目标。

所以这个字真正的含义是指鸟儿带着小鸟向特定的目标练习飞行。

可见这个“习”字是练习、实习的意思,而古人的“学”指学做人、学做事,把学到的学问付诸实践,如此自我得到提升,自然内心会感到高兴。

而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看似与上一句毫不相干,其实并非如此。

这句话寻常解释是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过来,所以很高兴,如此依文解字倒也算合理,但孔子这里想表达的意思应该并不是如此。

孔子当年处处受到排挤,周游列国没人理会,回鲁国从政还被齐国离间,坐了冷板凳,他当时的内心定是非常孤寂的。

于是他感慨人生如果能够得以理解自己的知己,当多么快乐啊。

所以这里的“远”不一定指物理距离,而是指知己之难求。

不过如果人能够做到“学而时习之”,自身修养不断提升,便自然会吸引知己而来。

就好比孔子在当年虽然受尽冷落,可后世两千五百年间有无数人愿意追随孔子的志向,将孔子奉为先师。

如此来讲,这些人又何尝不是“从远方来”的知己呢?

这也就是孔子紧接着提出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用意了,“愠”就是生气,怨天尤人。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真正愿意“学而时习”,认真做人的人,哪怕一辈子没人理解自己,也不会感到生气。

因为你要做的事情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当你真正坚持不懈去实现自我的时候,自会“有朋自远方来”的。

西方有一个马斯洛理论,说人必须满足了下层需求,才能一层一层满足上层需求,先满足生存需求后才是安全需求,然后是社会需求、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

但这个理论显然是有问题的,孔子这句话以及他用坎坷一生践行出的伟大成就便足以否定这个理论。

我们纵观孔子一生,他在具备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便直接便跃居到了自我实现的层次,甚至在很多次生存需求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放弃自我实现。

这也是他最终能有如此成就的一个原因,历史上绝大多数拥有很高成就的人都是如此,比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

他们的人生轨迹给予了当下的我们以重要启示,我们如果想要活成更精彩的样子,想在有限的人生中完成自我人生价值的升华,那么便不妨重新确立我们的人生态度。

不被人生道路中的那些“人不知”牵去了精力与时间,以“学而时习”的人生姿态去追求自我的实现,如此自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