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有人说“年少爱李白,年长读杜甫”。
从二人留存于世的诗词来看,李白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何等的潇洒肆意,而杜甫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又是怎样的寂寥萧索。
二人完全是不同的风格,除了同样的具有极高的才气之外,完全找不到第二个共同点,但说二人是至交好友却丝毫不过分。为什么会这样?性格迥异的二人怎么会如此意气相投?
先来看看二人相遇之前各自的际遇
李白堪称大器晚成的代言人。他18岁独行川蜀,求学问道,后娶前宰相之女为妻,做了上门女婿,但是寄人篱下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男人还是要打拼一番事业。于是李白42岁入京,玄宗降辇相迎,以七床宝赐食,这时的李白,看到身旁的杨贵妃,高力士,众百官似乎都在说“好一个大才子”不免飘飘然,李白不禁感慨,这才是谪仙人应有的礼遇。之后,李白被授以御用翰林。但是,既然是谪仙人,又怎会被世俗所困(实际上就是情商低)。便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结局可以预料,李白被天子放还。
或许,这就是天才,不懂人情世故,更不屑于人情世故。至此之后,李白开始人间漫游,偶遇杜甫。
再来看看杜甫。
在我们眼中,总是眉头紧蹙的杜甫也曾裘马轻狂,24岁的杜甫写下一首《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这个时候的杜甫最真实的写照,写尽意气风发,昂扬肆意,未品人生疾苦。30岁的杜甫回洛阳,32岁遇到李白,一见如故,共游河南,同登高山,共饮美酒,求仙问道,好不快意。
二人能成为至交好友应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伯仲之间的才气
这个时候的李白早就已经名满天下,诗词登于高堂,更传唱于天下。年轻气盛的杜甫比李白小11岁,看到李白如此潇洒快意,简直就成了李白的小迷弟。
而李白看着这个小迷弟,也曾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颇有几分才气,不免欣赏,于是同游于河南,后来遇到了高适,三人志气相投,又是一样的才华横溢,快意江湖。
二、相似的性格
虽说杜甫往后的诗词逐渐变的萧索寂寥,怀古悲今,但是在与李白相遇时,杜甫还是一个渴望功名利禄,充满斗志,豪气冲天的年轻人,这完完全全对上了李白的胃口。
李白为官时,“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出头风头,断了前程。被朝中宵小排挤,落得个“赐金放还”的结局,抑郁不得志,看到杜甫就像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于是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来劝说杜甫。
三、相似的境遇
安史之乱时,李白被流放夜郎,亲朋好友唯恐避之不及,这时的杜甫寄人篱下,疾病缠身,见惯人生疾苦、国破家亡,想到李白,写下《梦李白二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或许,李白同杜甫的友谊不仅是才华横溢的惺惺相惜,更是双方看到同自身相似经历的扼腕叹息。
有人说“李白从未入世,杜甫从未出世”
就是这样的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的二人,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文化瑰宝,而从这些瑰宝之中又展现了多少大唐的瑰丽与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