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网上七夕过去了,搜索七夕,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中国情人节”。
易中天教授今年又把“七夕不是情人节”普及了一次,我赞同易老师的观点。
七夕不是情人节,那什么是中国人的情人节?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还得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情,在古代即可定义异性之爱情,也可定义同性之友情。情人,即可以是爱情之对象,也可以是友情之对象。
定义爱情,如:
《子夜四十歌》 南北朝 佚名
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
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赠郭翰》 唐 佚名
河汉岁云阔,三秋尚有期。
情人终已矣,良会更何时。
蝶恋花 宋 赵令
庭院黄昏春雨霁。
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
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易。
待月西厢人不寐。
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
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定义友情,如:
《冬日怀李贺长吉》 唐 戴叔伦
岁晚斋居寂,情人动我思。
每因一尊酒,重和百篇诗。
月冷猿啼惨,天高雁去迟。
夜郎流落久,何日是归期。
《寄郑炼师》 唐 戎昱
平生金石友,沦落向辰州。
已是二年客,那堪终日愁。
尺书浑不寄,两鬓计应秋。
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头。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唐 李白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
长条一拂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
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
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
当代,情人又多了一个定义,即情妇和情夫。可见,对于国人来说,情人是一个含义复杂的词语。
有学者从《诗经郑风溱洧》出发,以男女相会,表达爱慕,推断三月三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不置可否,而经历了宋明礼教的禁锢后,上巳风俗日渐衰微,三月三早就成为了后人之追思怀古。
改革开放后,欧美文化传入大陆,作为基督教文化的西方情人节在商家的推动下,侵入人心。据我考证,西方情人节是感恩节的衍生,意在表达对上帝所赐爱情之感恩。
在中国,很少人信仰基督教,但很多人接受了西方情人节,并玩的不亦乐乎,这似乎也印证了当年的一句话“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
余英时先生说,“中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不能完全抛弃,一切为西方马首是瞻,中国人要有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我对西方宗教节日持抵制态度,反对中国人过西方宗教节日,这是我对文化和信仰的态度,同时我也反对东施效颦无病呻吟。
我反对中国社会一定要象西方一样人为制造出一个中国情人节,我认为情侣应该过的是相识纪念日,夫妻应该过的是结婚纪念日。我们不应把这样一个个人化的纪念日壮大为象国庆,五一一样的社会集体节日。
纪念是对过往的回忆,只有把专属于自己的纪念日铭刻在心,才不会把朴实真挚的情感流俗于节日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