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承受力差,并不是你的错。因为这是一个“历史性遗留”问题。
首先,心理承受力差的两个最佳伴侣,分别是:自卑+害羞,通常它们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心理承受力差的人。
这会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李多莉长得眉清目秀,心中也有艺人梦,想要成为舞台上的明星。父母也支持她,学校里的音乐老师也认为多莉外形条件可以。
但多莉每次上台表演,都会紧张、手脚发颤,硬着头皮表演。这样的表现状态,自然不会被导师们看好。几次海选都没有成功,多莉很难受。
表演老师就把自己的舞台经验分享给多莉。包括调整呼吸,想象台下是没有人的,但多莉似乎对这些方法都免疫。
现在多莉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前台。因为内向、害羞,几次前台转行政后台的机会都错失了。
多莉对自己的人生很不满意,但也无力改变,天天过得垂头丧气。明明是个美女,却因为颓废的气场,丧失了众多好感。
我们会常常陷入成长与倒退的纠葛之中。选择退缩、回避,会降低当下的焦虑感。就像多莉,现在认为自己就安心地从事前台工作,就可以了。这份工作不会带给她挑战,自然也就会少了很多焦虑感。
但是从长远看的发展看,自然会产生不满,从而形成我们内心的冲突。多莉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之前的经历,让她不敢再去尝试。
同时,这也跟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期的遭遇有关。
自卑有人说,自卑是在骨子里的,很难改变。因为有些创伤,是在你小时候已经形成的。
小时候,我们手部的抓握力还无法做到精准,时常可能闯祸。砸碎个花瓶,摔碎个碗。如果当时你的父母,采取了粗暴的方式。那么你就可能对应生成往后的行为模式。因为对于儿童来说,自己的心理还没有独立,心理上仍然依赖父母。
习惯采取打骂教养的的父母,孩子由于受到了肢体上的痛苦,使他学习到任何探索性的行为,都是危险的,会令自己受到伤害。
这样的孩子,就会减少自发性的行为。然后就变成父母喊着去做什么,自己就听从。父母不说,他就呆在自己的安全圈里。长大后,工作很难有发展,因为他已经不懂如何去主动做事。所以在婚恋方面也会比较困难。即使在父母安排的相亲中,顺利结婚。婚后也是拨一拨动一动的类型,他的配偶会比较累。
懂得精神分析的同学,就能发现这样的人,通常又会给自己找了个跟原生家庭中差不多的“妈”来组成自己的小家。
如果父母不动手打骂,只是用讥讽的话语,那么孩子的自我恐惧感会比上面那类好一些,但仍然会生成自卑感。
以打碎碗举例:
讥讽的父母:“你都6岁了,怎么连个碗都捧不稳?你将来还能做些什么?做乞丐吗?乞丐也是要端稳碗的”。
被讥讽的孩子,就会依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生成自卑感。
那些身心发展健康的孩童,父母的教养是会给予能力发展的机会。例如:“你看碗要这么端才稳。你看妈妈是这么端的。你刚才用一只手,碗很容易会滑。现在我们去打扫帚,把碎碗打扫了。然后你再给自己那个碗吧。”
这样,孩子的行为得到了纠正,并且能够发展出新的能力。
如果你所在的原生家庭,是前两种教养模式,那么你要理解现在心理承受力差,并不是你个人的过错。你无法改变童年时的经历,但成年后的你,可以有能力改变今后自己做主的人生。
害羞害羞的人,往往很难忍受真实的自己。他们害怕被别人关注,引起别人的议论,最好像个小透明一般行走在人世间。
此外,害羞的人,还会有以下三个特征:
1. 基本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2. 让你经常处于警觉状态,害怕别人对你评头论足。
3. 害羞总是与挫败、担忧和孤独等消极情绪相伴而生。
4. 容易脸红、窘迫(即使是受到表扬)
至于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害羞的人?每个学派的观点,各不相同:
1. 人格特质学派会认为害羞是一种遗传特质。如果一对父母都是害羞的人,那么他们的孩子大概率也会成为一个害羞的人。
2. 行为主义认为害羞,是因为没有学会与其他人打交道的社交技巧。
3. 精神分析认为害羞,是个体潜意识中内心激烈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
但如果已经达到了病态害羞的人,通常都有神经质的特质。他们的家族中,会有患精神病、癫痫、偏头痛、抑郁症、心绞痛和各种怪癖的亲属。
你可以通过两个简单的问题,来初步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害羞人群?
一、当你到达一个新的地方,你是否很难交到朋友?
二、你是一个健谈或喜欢表达的人吗?
如果你能在一个新的地方,快速交到朋友,并且是个健谈的人,那么你对待生活会更积极乐观。因为你拥有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与人倾诉、交流的机会。并且在人际交往中,信息的交换也会带给你更多的视角和发展机会。
但如果这对你而言很难,因为你并不善于发起话题,甚至有些自我封闭,那么或许你的性格成分中,会带有自卑和害羞。
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当你的价值感偏低的时候,你总是觉得自己会受骗上当、会遭遇不公平的对待,会被他人羞辱鄙视,从而封闭自己,不愿相信别人,最终过上了孤独和隔离的生活。
你的自尊,不允许你去尝试主动社交。
自尊是什么?
自尊是一种自我评估的能力,是以尊严、爱和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的能力。
那些你接触后,感到高冷、有刺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不自信与怕受伤害。就像刺猬身上的刺,主要作用不是去攻击,而是用来保护自我。
当你具备了健康的自尊水平后,正直、诚实、责任感、同情心、博爱和出众的能力都能表现出来。
了解了这些根源性的问题之后,我们就知道问题的所在,也更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提振精神状态,让自己在职场表现积极。
方法一:养成自己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可以自行训练的。最早,这是由一位俄罗斯生理学家巴普洛夫通过在狗的试验研究中提出的:条件反应概念。
当你将食物放进狗的嘴里,狗就会分泌出唾液。这是一种存在于脊柱或下脑中枢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之间的直接连接。这是一种大脑的自动化反应,也可以称为:无条件反射。
就像从那些低质量原生家庭中出来的孩子,他的自动化反应就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看到工作上的挑战,他会自然而然地回避,不可能想要去报名参与竞争。
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反射,来改变自己的状态。
巴普洛夫发现了狗的无条件反射。然后他在每次喂狗之前,都会摇响铃铛。这样实验狗就把铃铛声和进食联系了在一起。铃铛声成为了一种刺激讯号。此时,一种由条件形成的过程,在狗的大脑皮层里建立起了新的反射通道。
之后,即使没有食物。实验狗只要听到了铃铛声,唾液就会自动分泌。
利用同样的原理,我们也可以将精神状态与某种令你愉悦的物质联系起来。可以是你喜欢的音乐旋律,也可以是一种芳香。
如果你选择的是精油香味,那么每当你觉得状态良好的时候,就将精油抹到你能够闻到的地方。
之后,当你在工作中需要良好状态时,你就撒点精油,令气味引导出你的好状态。
方法二:焦头烂额时,干脆抛下重要事务工作中有很多紧急任务或重大项目,有时会感到自己是被推动着向前走。这种状态是非常消耗人的心智。
所以职场人很多会有免疫力低下、偏头疼等健康状况。很多时候为了交任务,我们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工作,哪怕想要休息。
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工作效率是偏低的。很少能够有创意产出,而且工作失误率还会升高。紧接着,就会有各位负性事件发生。例如:同事的不满、领导的批评、对自我的愤怒,这很容易触发身心疾病。
我们知道某主持人曾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所在节目《实话实说》更是老百姓爱看的节目。当节目热度上去了,探查的问题越来越深,他的压力也变大了。之后就是大家都知道,患上了抑郁症。
该主持人采用的方法,干脆抛开工作,去重走长征路。每天走5公里,给自己鼓劲,激励自己明天走10公里。每天晚上不用再吃安眠药,倒头就能睡着。饭量也大了。
工作的时候,他成天连轴转,还要接很多工作电话。现在走长征路之后,工作放下了,电话也少了。身心减压成功之后,抑郁状态也好转了不少。
对于我们普通的职场打工人来说,也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用来减压。有些职场人,已经失去了放松的“心理能力”。
哪怕身体不适,请假在家,也完全放松不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焦虑感,害怕自己一天不在,有很多信息都会错过,同事和领导会有其他想法等。看上去在家歇了一天,可脑子依然紧绷着。
这种休息,是无效休息。我们要能看到休息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好的状态,几乎都是在精神放松的前提下获得的。很多创意工作者,突如其来的灵感有可能是在沐浴时、坐在马桶上、跟朋友喝啤酒。当你允许自己放松之后,不但身心可以得到恢复,更有可能收获到灵感。
同时你也可以准备个笔记本,因为随手记的功效会超出你的想象。一闪而过的灵感,属于短时记忆。
你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瞬间有个好的想法,没有在当下记录下来。当你完成了手头的事务,想要回忆,却发现怎么都想不起来了。
即使再次回忆,也占据了你的心力。所以,还不如在当下就记录下来。为自己的心力,做节能。
方法三:为自己设置奖项为自己设置奖项,本身就是一件能够提振精神状态的事情。
最怕的是:没有什么能够让我感兴趣,那就陷入了抑郁状态。
当你还能够罗列出自己的心愿清单时,那就说明你动力良好。当自己完成了一项挑战之后,就可以奖励自己。
当然你的愿望清单,越细节越好。当你罗列细节的时候,整个影像已经在你的脑海中生成,你甚至可以写上与谁一起,或穿什么样的衣服去。
同时在设置序列的时候,可以先从初级到高级。例如:你希望去拍一次高档写真。但同时你又希望自己可以拍的美美的。
这个时候,我们要把这个愿望进行拆解。
1. 询问自己“拍的美美”的标准是什么?有好的化妆师、可选择的套餐多、衣服&配饰华丽、自己要再瘦十斤。
2.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对目前的体重不满意。
3. 设置具体的步骤。
愿望1:瘦身10斤。
愿望2:查找高档写真馆。
愿望3: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美照。
进行了愿望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愿望的实现难度是很低的。否则,很有可能就一直停滞在清单中。因为你会担心,找不到好的写真馆,自己太胖,拍出来效果不好。
同时,你也能看到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你可以发现会影响自我评价的要素。在例子中,就是对体重的不满意。这种对外表的不自信,也会牵涉到自卑和害羞。
那么现在你有了目标完成后的奖励,加上这个奖励本身能够带给你的良性改变,等于双管齐下。只要你能坚持尝试,必定能够看到在心态上的转变。
方法四:利用第三视角,给自己新的启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你肯定会遭遇打击和挫折,陷入低迷的工作状态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启第三视角。从另一个人的视角来看,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例如:今天例会上,老板狠狠地批了你的策划案。没有新意,不知所云,完全没有用心写。你感到很没面子,也很难受。于是,各种负面的想法就会涌现出来。但这些方法都不会让你越变越好,反而会让你愈加难受,自暴自弃。
想要摆脱这种状态,你就可以开启:第三视角。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象自己的办公室,变成一个小电视中的影像。
1. 你是观众,你会怎么评价影像中的“你”?
2. 你会希望这个人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呢?
3. 你觉得老板会希望这名员工接下去怎么做呢?
当你从第三视角去看待问题的时候,你就可以跳出原先的情绪陷阱,使用理性思维。因为第三视角,让这件事变成了“别人的事”,就能降低你自身的阻抗。这也是老话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四个方法,从认知行为到潜意识的改变,都有涉及。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认同的方法做尝试。拥抱改变,拥抱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