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贫贱夫妻百事哀”,人们都会认为指两口子日子过的非常贫困,就会感到事事悲哀,看不到希望,其实这是一句唐诗,最早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怀念亡妻的代表作《遗悲怀》,前面还有一句话,堪称经典,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这两句诗句连贯结合,勾织出故事,其中还蕴含着诸多哲学道理。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原句是“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翻译成现在的话意思就是,我知道,生离死别的恨事人人都有,但是像你我这样,经历过那样贫困生活的夫妻,却不能白头偕老,如今每一件事想起来都觉得悲哀。
读完全诗你就会发现“贫贱夫妻百事哀”,根本不是那种因为贫困,而看不到希望的悲哀,恰恰相反,元稹想起当初妻子,陪自己吃了那么多的苦,没有享受美好的生活,就撒手人寰,因此他感觉到万分痛心,这才发出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哀叹。
说起元稹,我们都知道他凭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千百年来被无数的读者赞誉为最深情的诗人,可在现实中,他却因为结了三次婚,撩过六个女人,又被他的黑粉嘲笑为最薄情的男人。
元稹到底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还是逮着谁就泡谁,人品固然可疑,但他的作品却值得称道,特别是他怀念第一任妻子韦丛的,不少悼亡诗更是脍炙人口。
读后让人百感交集,回味无穷,前面提到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诗就是怀念韦丛的,那么他和韦丛曾经有过怎样的难忘时光呢?让他这么走心的创作,用在了忘妻身上,我们还是从他们如何相识说起吧。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802年,元稹赴京赶考,却不幸落榜,然而,让他考场失意的他却情场得意,他被当时的高官魏夏卿相中,为了他的乘龙快婿,元稹才华横溢,但家境很一般,很明显,这段婚事他高攀了,也正如此,那段日子,元稹对待韦丛也是一心一意,在家里韦丛也是说一不二,也不在外应酬,更不会在外面沾染花花草草。所有的甜言蜜语只说给韦丛一个人听,让元稹意想不到的是韦丛不仅长的漂亮,不仅贤惠端庄,知书达理,还不好富贵,不贪慕虚荣。
在元稹官职卑微囊中羞涩的时候,无怨无悔,过着清贫的日子陪在他的身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
严冬腊月,元稹伏案写作被冻的瑟瑟发抖,韦丛就把家中所有能穿的衣服披在元稹的身上,元稹想喝酒,没钱买正郁闷,她就从外面栓了一壶过来,元稹一饮而尽,才想起韦丛在哪弄的钱买的,仔细一看,原来,她把头上的金杈卖掉了。
韦丛知道丈夫喜欢孩子,两人在结婚7年的时间,她为他生了5个儿子,一个女儿,基本上上是一年一个,尽管有娘家的接济,稍微能轻松一点,韦丛还是经受不怀孕生子的种种不适,结婚第七年,在老丈人的提携下,元稹升任检查官。
本来看着好日子来了,可不幸的是韦丛在她27岁那年撒手人寰,留下来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从此元稹和韦丛天人永隔,再也不能相伴了。
更让元稹痛苦的事,那段时间他正在外地办事,不能参加妻子的葬礼,也没能见韦丛最后一面,悲痛欲绝的元稹就写下了《离思》和《遗悲怀》等一系列悼亡诗,用来记念他最贤惠的妻子。
其中《离思》的开头两句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遗悲怀》也是元稹怀念亡妻的名作,包含三首《遗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这首诗要表达的意思是说,当年咱俩开玩笑说身后的事,谁曾想到今日都变成了沉痛的回忆,在我眼里飘过,你生前穿过的衣服我都施舍给别人了,而只有你一针一线给我缝过的物品我始终不忍打开,想到你一直宽厚待人,我才对家里那些仆人更加珍惜,我也曾在梦里,按照你的要求去接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离死别的恨事人人都有,但是像你我这样,经历那样贫困生活的夫妻,却不能白头偕老,如今每想起一件事都觉得悲哀。
由此“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也就成了传颂至今的千古名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贫贱夫妻百事哀”后来被人曲解了,变成了贫贱夫妻,除了抱怨,什么事都做不成。
虽然明白此道理,但人们也不愿意面对死亡,这样就意味着彻底与亲人别离,所以元稹才用“恨”字诉说心中感情。结合“诚知此恨人人有”的含义,再看“贫贱夫妻百事哀”,就会明白元稹在告诉世人,同样是妻子去世,对于共苦多年的夫妻来说,更让人感觉悲哀和痛苦,因为这种共患难的夫妻感情最难得的。
现在人们却是用这句话来形容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注定不能长远,实在是有违背古人的诗意呢。
要相信夫妻同心,其利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