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一直流行着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当满洲里疫情发生后,鄂伦春旗人民医院派出了一支采集核酸的5人医疗队,看到她们拉着整齐的拉杆箱走出院门,上车与我们挥手告别,那一刻,我呆站在那里,虽离开临床工作有两年,但我也是护理工作者,为什么我就不能出现在队伍里?为什么总是让别人去负重前行?于是,第一时间,我找到院领导表达了我的心声,再有需要,我申请去前线。
时隔两日,我院党总支在工作群发出“驰援满洲里抗击疫情倡议书”,这一次,我没有犹豫,手书一份请战书上交,一再争取下,得到批准。
回家收拾行装,因疫情阻隔在家里的儿子非常不解:“妈,你说你这年龄上什么前线?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事,你得把机会让给年轻人才行。”我非常坚定地告诉儿子:“因为我有20年党龄,组织给了我很多荣誉,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不再需要什么,但我不能一味索取没有回报”。是的,凭什么你只会享受岁月静好,让别人去负重前行?
12月3日下午2:30,在举行了简短的壮行仪式后,我随鄂伦春旗第三批支援满洲里医疗队出发了。大巴车一路前行,经过十多个小时行程,凌晨1:00到达驻地满洲里保安有限公司。一路上,大家基本没吃没喝,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此次来不是看套娃,赏国门,而是去直面看不见摸不着的新冠病毒,一旦进入隔离区,你要有耐渴耐饿的功夫。到达驻地当天,简单休整,下午开始备战。练好穿脱防护服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几家医院互相切磋,一起练习,不论来自哪里,这是一个整体。
到达第二天,几位年资高的护士接到通知,先去熟悉医院环境,准备接收另一家需腾空消杀医院转入的轻症病人。哪知到了以后被告知病人马上到,要立即穿上防护服开始工作。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次身着防护服工作的体验。帽子、口罩、防护服、手套、靴套、防护面屏全副武装后进入病区,迅速熟悉环境,熟悉备品,外转的病人也陆续到达。我们分头接诊病人,测体温、量血压、登记病人信息、进行流调、为二十多名病人及家属采集核酸、送水送饭,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五个小时,与领队联系,告知我们明天不在这家医院工作,让我们坚持一下,有另外的医院护士来接替我们的工作。期间又接收一位重患,吸氧、监护、采血、输液,忙到一身汗。从早上七点吃完饭,到回到驻地吃上饭已晚九点,整整14个小时,滴水未进,因穿防护服呼吸不畅,头晕,感觉全身的细胞都缺水,真切体会了严密防护下工作的不易。
12月6日,我们正式进入满洲里市人民医院传染性疾病科,接手无法转运的重症病人的救治。这些病人当中,有被确诊转运至定点医院的患者,也有密接人群,我们要完全按标准做好防护。我被分配到感控消杀组,负责清洁区、半污染区环境消杀、物品准备、医护人员核酸采集、监督入区出区医护人员穿脱防护用品。
说实话,没进入病区,最初是有点失望的,总感觉是因为年龄原因成为“被照顾”的对象。工作下来才发现,这个班次真的不容易,12小时工作制,夜班一忙一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环境消杀无死角。尤其到了后半夜,医生两小时换班,护士四小时换班,我们就要一直坚守。感控无小事,在疫区工作,防护是重中之重,我也感到了肩上的重任。
工作十多天来,从陌生到熟悉,来自5个旗市区10家医院70多人组成的团队互相配合,为着共同的目标紧紧团结在一起。只有经历,才能深深懂得什么是负重前行。
感谢这次经历,俗话说“百练不如一战”,只有到了真正的战场,直面危险,才会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对我们基层医院来说,这是最好的一次集体大练兵,不论在哪个岗位,大家都争分夺秒,不放过每一个学习机会,在实战中摸索,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进步。
感谢这次经历,让我懂得“白衣战士”的真正含义。救死扶伤,永远奋战在路上,哪里有生命危险,我们就要出现在哪里。我们不是英雄,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我们的誓言,为了完成这一从医的光荣使命,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时刻准备,才能召之能战,战之能胜。
感谢这次经历,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团结的力量。疫情之下医护人员走上了最前台,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荣誉和关注,其实这背后有那么多默默奉献的人群在支撑。为了吃上热饭,厨师们凌晨两三点就开始忙碌;为了准时上下班,司机们昼夜守候,随叫随到;为了住得舒适,驻地宾馆暖心服务,认真消杀……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只有经历,才能懂得;只有经历,才会成长。没有一个严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看着每天新增病例由几十到几个,到现在的零报告,我们知道,这场战“疫”就要胜利了,让我们共同期待“疫”去后的那片晴空!
通讯员:朱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