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古诗词三首》
1.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①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奔跑着去追蝴蝶,黄蝴蝶却飞入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失去了踪影。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嬉笑声和纷乱的脚步声以及好奇的惊呼声,似乎看到了孩子们找蝴蝶时四处张望却找不到的失落可爱的样子。
②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无人过”的宁静和“蜻蜓蛱蝶飞”的灵动对比,让我似乎看到了农村生活的忙碌与祥和。
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能想象出大儿子在勤劳的锄地,二儿子心灵手巧,正在编织鸡笼。从“剥”字我可以想象出小孩儿剥莲蓬时,时而仰卧,时而侧卧,时而俯卧,一副顽皮天真的可爱模样。
■课文2《乡下人家》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图,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我可以给课文配六幅图,分别是:①瓜藤攀架图;②花开三季图 ;③雨后春笋图;④鸡鸭觅食图;⑤门前晚餐图 ;⑥秋虫夜吟图。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我对课文中描写乡下人家傍晚在门前吃饭的情景最感兴趣。人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多么豪爽啊!傍晚时刻,红霞辉映,倦鸟归巢,奇妙的大自然和晚餐的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晚餐图。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①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 织啊!织,织,织,织啊!”
■课文3《天窗》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为什么要开天窗。
天窗开在屋顶。之所以要开天窗,是因为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的冬天,门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①下雨天:夏天降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②睡觉前: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中体会到孩子们被管束时的不满和失落,以及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安慰、无穷的想象和快乐。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的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文章中“扫荡”有彻底清除之意,它给人一种气势惊人的感觉。因为透过天窗,孩子们可以自由想象暴风雨雷电的威力。
②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这里的“无”和“虚”指透过天窗仅能看见和听见的屋外世界,“有”和“实”指想象的情景。孩子们在下雨时透过天窗看见闪电,听到风声、雨声、雷声,可以想象风雨雷电的情景;透过天窗看见一颗星、一片云,可以想象满天繁星云彩的情景。
■《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①我从“繁华”“璀璨”“车水马龙”等词语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在城市里,每天街上都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到了晚上,高楼大厦,灯火璀璨,把夜晚照耀得像白天一样。大街上,商店里,人头攒动,热闹无比。让我感受到城市的繁华。
②我从“依山傍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等词语感受到乡村田园生活的乐趣。去年寒假,我去乡下奶奶家过春节。奶奶家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每天大清早我就能听到奶奶家鸡圈里的鸡叫声,还不时传来一声声狗吠。家家户户都烧起了大灶,煮了满满一锅的咸猪头和咸鸡咸鸭,炊烟袅袅,香气四溢,年味十足。
2.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①湛蓝的天空下,雪峰插云,碧绿的草地辽阔无边。一群群羊儿、马儿在自由自在地吃草。一幅多么和谐自然的草原风景。
②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山间淙淙流淌,溪边绿草如茵,树木郁郁葱葱,远处山峰高低错落,白云悠悠。两只黄鹂飞过,欢快的歌声在山间回响,好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儿。
③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宽阔的操场上,同学们在尽情奔跑嬉戏。远处的教学楼,高大壮观,明亮的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这就是我们播种梦想的美丽校园。
■课文5《琥珀》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问题1:
为什么作者要安排渔民的儿子发现琥珀?
回答:
因为渔民长期在大海里捕捞鱼虾,他的儿子跟着父亲在风浪里长大,他不仅性格“野”,并且对一切充满“好奇”,所以,当他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行走,踩着一个硬东西的时候,会把它挖出来看,结果是一块罕见的琥珀。这样的人物安排,让读者觉得合情合理。
问题1:
琥珀的形成为什么要几万年时间?
回答:
我通过阅读课文和查找资料发现,琥珀的形成过程比书上讲的还要复杂很多。一般来说,一个琥珀要想形成,就必须具备这些条件:①能够分泌树脂的大量植物;②特定的植物类型(主要是松科和豆科植物);③必须经历足够长的地质作用;④树脂必须要石化完全。而要符合这些条件,至少几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才能实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琥珀形成的过程大致经过这样7个步骤:①小苍蝇停在大松树上。②蜘蛛靠近小苍蝇。③松脂滴落包住两只小虫。④形成松脂球。⑤海水淹没森林。⑥松脂球被埋泥沙下千万年。⑦形成化石。
3.“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吧!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①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依据:这块琥珀是由一颗松脂球形成的,而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不断滴下松脂。
②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依据:两只小虫体积很大,因此需是一大滴松脂。琥珀中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因此推测它们是一齐被包住。
4.比较一下柏吉尔的《琥珀》和王文利的《琥珀物语》,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吗?
相同点:都介绍了琥珀的形成。
不同点:王文利的《琥珀物语》是纯粹的说明文,语言简洁,讲述清楚明白,但缺少感染力。柏吉尔的《琥珀》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文字浅显易懂,读起来生动有趣。
■课文6《飞向蓝天的恐龙》
1.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问题1:
课文意“飞翔蓝天的恐龙”为题,作用是什么?
回答:
这样的课题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继续往下读。
问题2: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问号起什么作用?
回答:
第一自然段中的冒号作用是提示下文,要说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演变形成的。
2.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身形变小(骨骼中空、脑颅膨胀、前肢越来越长)——体表长出羽毛——为了躲避伤害或寻找食物,转移到树上生存——具备了滑翔、飞行的能力。
3.课文的不少句子表达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希望”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据。“全面”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揭示。科学家们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课文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学术语读正确。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交流。
科学术语:
除臭技术 微观对象 纳米缓释技术 长度度量单位
纳米自清洁技术 碳纳米管 纳米管储氢气
纳米吸波技术 探测雷达波
问题1:
为什么说纳米材料是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回答:
因为纳米材料成员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而且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家族的成员将会更多。
问题2:“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这里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回答:
这里用的是比较的说明方法。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选择其中一句话,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①将汽车的金属部件换成纳米材料,减轻车的重量,省油。②用纳米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并且无公害。③纳米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听说过EPS吗?就是汽车的汽油燃烧装置。它是应用纳米技术将汽油分子分割成纳米为单位的质子保证充分燃烧。气体燃烧完全,有助于动力提升,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环境。④纳米雨衣伞是雨伞与雨衣的结合体。纳米雨衣可由纳米雨伞转变而成,纳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为纳米雨衣能够保证从头到脚绝对不湿。因为纳米材料,所以这雨伞能够一甩即干,雨伞转变为雨衣后,这雨衣也只需穿戴着轻轻一跳也即可全干。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①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探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②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释放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③因为纳米材料体积小、活性强,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药物可以准确地杀死病变细胞,不会对健康细胞产生影响,这是常规要素所不能实现的。
3.选做题
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的哪些地方?发挥想象说一说。
我从小害怕打针,我会把它运用到注射器上。纳米针注射,打针再也不疼了。
■《语文园地二》·词句段运用
1.词语理解
①云技术:指在广城网或局城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 -起来. 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
②多媒体:可用计算机处理的多种信息载体的统称,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
③互联网:由若干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面成的网络。
④克隆: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⑤窗口:A窗户或墙上开的窗形的口,如售票处、挂号室等。B比喻反映或展示精神上、物质上各种现象或状况的事物或地方,如窗口行业。C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窗口程序,包括文档窗口和对话框。
⑥桌面:A桌子上用来放东西的平面。B进入计算机的视窗操作系统平台时,显示器上显示的背景叫作桌面。
⑦潜水:A在水面以下活动。B指在网络论坛、QQ等互联网群中不同帖、不发音、不上线的单独个体或行为。
⑧文件夹:A用来保存文件的夹子。B计算机系统中指存放在一起的一组文件的目录。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重点: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①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楼。
②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③狗的嗅觉十分灵敏,有研究表明普通犬类的嗅觉大约是人类的40倍以上。
■课文9《短诗三首》
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这几句诗让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在藤萝的绿叶下,一个孩子坐在母亲的膝上,依偎在母亲怀里,听母亲讲述着古老的故事。我从中感受到孩子与母亲间的无限深情,孩子眷恋着母亲,母亲深爱着孩子。
2.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
第2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个“风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比喻诗人心中的烦恼、忧愁和痛苦。
■课文10《绿》
1.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一方面,大自然的绿色也许是树,也许是草,也许是水波,这些绿色在风的吹拂下,自然会飘动起来;另一方面,这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诗人心中充满了绿色的希望和对时代乃至生命的赞美,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宗璞笔下的“绿”是雨中鲜浓欲滴的“绿”,是饱满的,是流动的,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课文11《白桦》
1.读一读,选择几个词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叶子的枝头落满了松软的积雪,仿佛镶上了一道雪绣的花边。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又如洁白的流苏一般美丽。静静挺立的白桦,在灿灿的金晖的映衬下,闪耀着晶亮的雪花。姗姗来迟的朝霞使白桦显得分外妖娆,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染上一层银色的光华。
印象:这棵白桦在冬天坚定地挺立在雪中,它挺拔、高洁。
选做题: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
摘抄: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语文园地三》
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还知道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吗?和同学交流。
第1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桦的高洁。
第2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雾的颜色,还突出了它的轻、薄。
第3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醉人”不仅写出颜色的程度深,还让人感觉那草滩、菜花、湖水是多么富有生机啊!
这样描写颜色,不但使句子生动优美,而且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仿写:
1.山野里,那一片红艳艳的山花,像燃起得熊熊火焰。
2.那一株株白中透着粉嫩,身躯挺拔的桃花,在乍暖还寒的时节里亭亭玉立。
3.桃花中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红得似火,有的紫得如纱,有的白得剩雪,可爱极了!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提示:这两节诗的加点部分各是三组偏正短语,且在语意上有递进关系,由对自然事物的描绘递进到人的思想活动。
仿写:
这些事——
是永存不忘的记忆:
矫健的身影,
亲切的话语,
温暖的双手。
夏天的夜晚,
是怎样的美啊!
闪闪的星星,
凉凉的清风,
舒畅的心情。
■课文13《猫》
1.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在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①“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解析】在写猫的性格古怪时,用“乖”“睡大觉”“出去玩玩”“不回家”等,表明他已经不仅仅把猫当作一个小动物,更是看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猫。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解析】本来是脏脚印,却说成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对于猫的叫声,作者连续用了“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四个词语形容,简直把它当成歌唱家了。
③“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解析】可见作者已经把小猫当成小孩了,特别疼爱它们。
④“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解析】即使这样,作者也不责打它们,可见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2.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
第一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三个方面,写猫的老实、贪玩、尽职。主要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来说。采用的方法是抓住动物的特点,先总述后分述、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小猫满月“淘气”的内容也是用的这种方法。
3.读一读,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说手机、电脑会让人爱玩游戏、浪费时间吧,可是,它们却也有好的一面,是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信息的一个窗口。
■课文14《母鸡》
1.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①画的句子:第1自然段:我一向讨厌母鸡。第10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②说说原因:因为“我”看见母鸡由于有了一群鸡雏,它是一只鸡母亲,所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感到母爱的伟大,所以,看到这些,“我”改变了心思。
2.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①负责:时刻警惕,看护鸡雏。表现在:“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②慈爱:对鸡雏温柔和怜爱。表现在:“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③勇敢:不怕强敌,有胆量。表现在:“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④辛苦:身心劳苦。表现在:“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3.《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
①内容上
《猫》:始终都是喜爱之情。
《母鸡》:由“讨厌”到“不敢讨厌”。
②写法上
A都是两部分,都用过渡相连接。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这样一个递进式的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鸡雏的母鸡”这样一个转折构成的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B都采用总分段式
《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C都通过对小事的描写表现小动物的特点
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D采用的方法稍有不同
《猫》:采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表面上写满月小猫的淘气,实则表现它的可爱。
《母鸡》: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对母鸡的讨厌,后面写对母鸡的赞美。
E语言特色鲜明
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课文15《白鹅》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①称呼变换有趣。“鹅”,“雪白的大鸟”,“高傲的动物”,“我们的鹅”,“鹅老爷”,“我们这位鹅老爷”,多种称呼相映成趣。
②句子描写生动。“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语言富有儿童式的天真和幼稚。
③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这些成语信手拈来而又恰到好处。
2.课文里有许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找一找,分类抄下来,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叫声:音调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傲然站着,毫不相让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架子十足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鹅与鸭进行对比,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
②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鹅称作“鹅老爷”,看似含有贬义,实则表现出鹅“高傲”的个性,幽默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4.读一读“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在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白公鹅》片段略)
两位作家笔下的鹅都是特别高傲,派头十足。
表达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白鹅》的线索更加清晰一些,它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高傲派头。
②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
③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白鹅》的作者虽然口口声声言其“架子十足”,是“鹅老爷”,言语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亲昵;《白公鹅》中写道:说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等同样透出了对鹅满心的喜爱。
④都善于用幽默调侃的语言。作者的语言都风趣幽默,用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语文园地四》·词句段运用
1.你知道下面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选一两个说一说。
①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
②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③百灵鸟:指像百灵一样聪明伶俐、声音悦耳动听的人。
④领头羊:比喻带领大家的带头人,或者在某个行业中的领军者。
⑤小蜜蜂:是指像蜜蜂一样勤劳的人。
⑥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凡是自己没什么大本事,却装样子吓唬人的,都可以说他是纸老虎。
⑦变色龙:常用来比喻见风使舵,或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⑧铁公鸡:来源于歇后语“铁公鸡——一毛不拔”,形容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
⑨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
⑩哈巴狗:比喻没有骨气、摇尾讨好或乞求怜悯的人。
2.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用法】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点拨】
①第一句“比谁都温柔可亲”是总结性话语,后面的内容都是说它怎样温柔可亲的。
②第二句“立刻警戒起来”是总结性话语,后面的内容是说它如何警戒的。
③第三句“果然能看守门户”是总结性话语,后面的内容是说它如何看守门户的。
【仿写】
①爱臭美的小狗
我家有一条爱臭美的小狗:每天都要跳到穿衣镜前照好多次,还总爱在阳台的花盆旁转来转去。
②粗心的小杰
小杰可粗心啦:文具经常忘记带,红领巾总是找不到,校服还经常穿错。
③热心肠的老奶奶
我的邻居王奶奶是个热心肠:遇到优惠的蔬菜会帮我们家带一点,做了点好吃的还会送一些给我们。
3.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吧”“啊”“呢”都是语气词,“吧”有不确定的成分,用了“啊”和“呢”,让语气更和婉,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如果去掉了,就是肯定了猫的贪玩,有责备的成分,看不出喜爱之情。
②“啊”,语气词,像拉家常的语气,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让我们感觉作者仿佛在满含笑意地叙说。如果去掉了,就显得生硬了。
③三个“啦”,写出了作者对大公鹅调侃的语气,蕴藏着满满的喜爱。
【点拨】
语气词被昵称为“情感大使”,语气词常常能辅助情绪的表达。常常放在句子末尾。
■课文16《海上日出》
1.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本文是按照海上太阳升起来时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这一奇观。先写了日出前,由一道红霞逐渐扩大,冲出云霞和海面时的色彩与光芒。接着写了日出时云薄,光线射到水面,展现了海天一色的美丽。云厚太阳透过黑云重围,冲破云层时绽放出来的光芒,给云、海水、“我”带来了光亮,同时也带来向上的力量和对光明追逐。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加粗的部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缓缓升起的过程。“冲”“跳”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升起来时的艰难,象征着太阳冲破的重围,普照大地,散发向善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日出的喜爱之情。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参考答案: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课文这里描写日出很精彩,作者细致观察、用词准确,“镶”“染”刻画出太阳在未出来前,散发出的色彩与光芒形成的景象,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课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
1.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洞口)→(内洞)→(孔隙)→(外洞)→出洞
2.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先写孔隙的狭小,作者用它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贴”字更加传神的写出了作者只能紧紧挨着船底的情形,突出了孔隙的窄小程度。然后写自己的亲身感受,用“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不仅凸显了孔隙的狭小,更表现出作者过孔隙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的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的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4.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小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进了东南门后,向西北走,便到了郁金香园。在欣赏了郁金香花海后,先向西拐,再往北走,就看到了座落在植物园中央的天鹅湖。接着,往西走,经过小桥,你就可以看到美丽的“五彩芍药园”。离开芍药园向北往东走,围着松林绕半圈,就可以从北门出去。
5.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范文:
小区的一角
踏上中心岛,迎面是一片翠绿的竹林。一根根修长的竹子直插蓝天。我穿梭在竹林中,享受着独有的绿意,摸摸这根,抱抱那根,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
我兴冲冲地走出竹林,绕过水池边,来到了三角梅凉亭。凉亭的棚架上,有两株三角梅,它们的根和树干弯弯曲曲,乱七八糟地缠绕在一起,枝叶多得不计其数,每根枝条都争先恐后地向外伸展,爬满了旁边的凉亭。紫红色的三角梅开得那么绚烂,远望如一簇簇燃烧的火焰,像一群群翩翩起舞的蝴蝶,金色的阳光给花瓣抹上了一层浅浅的金色,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它们的树叶那么绿,那么密,连阳光都得找个缝才能钻进去。凑近细看,三角梅由三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都如丝绸一般柔软顺滑。它们中间还有三根像蜡烛似的小柱子,柱子顶端开着一朵雪白的小花朵,花朵们零零星星地散落在花瓣里,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这些怒放的三角梅亭亭玉立地仰望着蓝天,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穿过三角梅凉亭,信步往前,便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柔柔的软软的,忍不住想躺上去,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其间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草小花,红的、粉的、黄的、紫的,集体点缀着草地,煞是好看。
不用远行,我的小区时时处处都有美景。
点评:
1.使用过渡句,游览线索,来去分明,景物转换更自然。(翠竹林)→(三角梅凉亭)→(草地)
2.把印象深刻的三角梅凉亭重点写,写出了三角梅多、艳、美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课文18《小英雄雨来》
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方法指导
①内容归纳法。课文写了年仅12岁的小雨来,在鬼子的哄骗、利诱、威逼、毒打下,坚决和鬼子作斗争,成功地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课文正是通过具体事例,让我们感受到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雨来是小英雄。
②借助小标题,感受雨来的英雄品质。
2.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游泳本领高 (四)勇斗鬼子兵
(二)上夜校读书 (五)河沿响枪声
(三)掩护李大叔 (六)机智巧逃生
3.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景色描写①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作用:这段对芦花村的景色描写(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又写出了雨来家乡的美,同时更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景色描写②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作用:这里描写了太阳落下去还乡河的景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浮云”比作“红绸子”和“鸡冠花”,紧接上文可知鬼子命令将雨来拉出去枪毙,景色描写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烘托出雨来的英雄形象。
景色描写③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作用:这处景色描写出现在人们沿河寻找雨来而未找到时,虽是写景,实则写出了人们痛心、焦急、愤恨的心情。
■《语文园地六》·词句段运用
1.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这段话有六处需要修改,分别是两处错别字,即“工夫不负有心人”的“工”、“ 竞赛”的“竞”,应分别改为“功”和“竞”;一处语义重复,“忍不住”与“情不自禁”删除其一;一处用词不当,将“果然”改为“竟然”;一处句序颠倒,将“我竟然获得了一等奖”调到“同学们都……”的前面;一处语义错误,将“是否”删去。
2.照样子改写句子。
①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随着音乐的节奏,她的腰就像柔韧的柳枝一样摆动着,跳着轻快的舞蹈。
②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那个小偷睁着一双老鼠似的眼睛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课文21《古诗三首》
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依然像玉壶里的冰心那样晶莹纯洁。我能读出诗句表现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还有那光明磊落的高贵品格。
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我从这句诗句中读出了守边将士不顾严寒,勇猛追敌、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③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我能读出诗句表现出诗人借墨梅自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与世无争、坚贞纯洁的精神品质。
■课文22《文言文二则》
1.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胤恭勤不倦。(疲倦)
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放弃)
■课文23《“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船长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前后下了两道命令,沉着指挥,让船员们和乘客井然有序地全部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感受到船长在危难之时,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生命是短暂的,有的人死了,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重于泰山。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短,但是我们能够决定生命的价值。
3.读读“阅读链接”,对比感悟哈尔威船长与挑山工的人物形象特点。
哈尔威船长在危难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尽职尽责,具有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挑山工是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挑山工的生活歌颂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
■《语文园地七》·词句段运用
1.选择关于读书的成语,讲讲它的故事和含义。
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特别勤奋。他的家里很穷,白天去做工,只能晚上读书。可家中没有钱给他买蜡烛照明。匡衡发现邻居家有蜡烛照明,可烛光隔着墙壁又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引进邻居家的烛光,映着烛光读书。就这样,匡衡成了西汉的大学者。后来“凿壁偷光”的故事就耳熟能详,流传至今。
含义: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家贫却刻苦学习的人。
拓展:负薪挂角、闻鸡起舞、韦编三绝、圆木警枕
2.仿照句子,写一组连续动作。
①蝴蝶飞舞: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当它们看到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时,就竖起翅膀,落在花朵上,吮吸着花粉。
②小男孩打羽毛球:小男孩高高举起羽毛球拍,朝着羽毛球飞过来的方向猛地奔跑过去,挥起球拍,拼命地把羽毛球打了过去。
③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下班回到家,换上拖鞋,放下包,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厨房走去。
■课文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1.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因为宝葫芦很神奇,得到这个宝葫芦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它能满足主人的各种心愿,所以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课文26《巨人的花园》
1.说说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
花园的变化:巨人外出时,花园里青草柔嫩,花朵鲜艳,桃树生机勃勃,小鸟尽情歌唱,孩子们欢快地在那里玩耍。巨人回来后,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小鸟不肯在花园里歌唱,桃树忘了开花,花儿缩回地里,风、雪、霜、雹在花园里肆虐。巨人醒悟后,桃树再次开花,小鸟再次歌唱,花儿再次探出头来,花园又变成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的变化:巨人回来后,对孩子们凶狠,大声叱责,并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并砌起围墙,挂起布告牌,禁止孩子们入内,让人们感受到他的自私自利。巨人看到奇特景象醒悟后,懂得了分享,对待孩子们亲切、和蔼,拆掉围墙,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语文园地八》·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慰藉”是指使心情安适,是自我心理的情感填补。“安慰”是语言上的,除了有使心情安适的意思外,还有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
“忘记”“忘怀”都是忘了的意思,但“忘记”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可以是某些具体的事情,也可以是抽象的感情,“忘怀”的使用范围相对窄一些,主要用于某种情感,多用于书面语。
2.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再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和霜当作人来写,写出了花园里凄凉情景,充满想象力。
※冬天,紫貂(diāo)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这一句出自《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描写冬天动物们过冬时的情景,从侧面衬托冬天的寒冷。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树上、屋顶上就积满了厚厚软软的白雪。
这一句直接描写了冬天寒风凛冽、雪花飞舞的景象。
例句展示:
春姑娘来啦!吹过了山川,沉睡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头,尖尖的,细细的,嫩嫩的,山川一下子披上了绿衣裳;吹过了小溪,泉水弹奏出美妙的音符,鸭子迫不及待地跳下水,尝尝春水是否已经温暖;岸边枝头,藏在绿房子里精心打扮好的花姐姐,按奈不住芳心,披上了五彩的衣裳,随风舞蹈。
夏天的太阳就像烤得通红的烙铁,烤得大地冒热气,人们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烤得知了趴在树上,不停得叫:“热死了,热死了……”
秋天,落叶像金黄色的毛毯铺满大地;红彤彤的果实喜滋滋地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的腰;秋风习习,掀起层层金色麦浪,飘来阵阵稻谷的清香。
这个冬天特别的静,马路在静静的打着瞌睡,偶尔被戴着口罩的快递小哥叫醒。远远的,一位白衣天使迎着强烈的北风,向医院坚定的走去。希望春风早日到来,把戴着漂亮皇冠的病毒,吹上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