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8条让人爆笑和寓意深刻的神回复,能不这么毒舌吗
01、阅兵
戚继光的妻子王氏,将门虎女,野史上说她“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有关戚继光怕老婆的典型事例,最被广为传颂的是这样三件事:
一是戚继光被部下所激,命亲兵接老婆入军营。帐内众将皆盔明甲亮,手执利刃,一派杀气腾腾,想给其妻一个下马威。不一会儿,其妻抵达营帐,见了这等阵势,却无丝毫恐惧之色,反而目光威严,对着戚继光喝道:“唤我何事?”戚继光闻言,胆战心惊,扑通一声跪下说道:“特请夫人阅兵。”
二是戚继光架不住部下的怂恿,冲入家里想用利剑吓唬一下老婆,以振夫纲。当时其妻午睡刚醒,立马怒吼:“你拿着宝剑想要干什么?”戚将军吓得浑身哆嗦,宝剑掉地,匆忙应答:“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夫人一听开口说:“以后杀鸡再不要大声嚷嚷。”戚继光连连称是。
三是王夫人所产下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于是戚继光背着夫人偷偷的纳了陈姓、沈姓、杨姓三个小妾一共生了5个儿子。本来夫人不知道一直相安无事,那晓得有人不慎漏了口风,被王夫人知道了,大白天的顺手拿了把刀,要找戚继光算账。听到这个消息的戚继光在衣服里面穿好铠甲后就去到王夫人的卧室里去找她,一见面就嚎嚎大哭说无孝有三,无子为大,没有儿子的压力太大了。王夫人见状也心软了,把刀扔了后也嚎嚎大哭起来,后来从妾生的儿子里过继了一个作为自己的儿子来养,事情才平息下来。
02、王阳明的帽子
王阳明受封,入朝谢恩,所戴冠冕上垂下来的丝帛遮住了耳朵。
有人问他:“你是耳朵冷吗?”
王阳明答:“是你眼热了”。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动了。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03、鹿与獐
北宋,宰相王安石的王雱,自幼聪慧,才高志远。
在王雱很小的时候,有位客人把一獐一鹿放在笼子中,问他:何者是鹿?何者是獐?
王元泽并不认识,看了一会儿说: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人十分赞叹。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得体的言谈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从王雱之见识、行事来看,无疑具有年轻政治家的风采;从其著述来看,无疑又是一位著述颇丰,思想、学术成就较高的、早熟的哲学家兼学者。《宋史·艺文志》载王雾著作有《论语解》十卷、《注孟子》十四卷,另外《集注老子》二卷中有王勇一家;据《宋史·王雾传》则又称有《策》三十馀篇、《佛书义解》(《长编》作《佛书义释》)、《诗义》、《书义》,可知《宋史》前后所载凡七种。
04、侍郎是狗
纪晓岚当礼部侍郎的时候,尚书和御史一起来看他。
聊着聊着,突然外头跑来一只狗。尚书心中突生一计,便道:咦,你们瞧那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纪晓岚知道尚书在捉弄他,不动声色地说:是看它的尾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
一旁的御史大笑:哈哈,原来上竖是狗。(尚书是狗)
这时,纪晓岚接着说:还有一种分辨的方法是看它吃什麽。狼是非肉不食,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这下子连御史也无言了。自取其辱,往往比别人主动侮辱更让人难受不堪。
05、汉语四声
众所周知,古汉语有四声:平、上、去、入。
南朝时的沈约最早发现了汉语的四声,并写了专著《四声谱》。
但梁武帝总觉得他是在扯淡。
有一次,梁武帝问另一个音韵学家周舍:“何谓四声?”
周舍应声回答:“天子圣哲是也。”
“天子圣哲”四字,天为平声,子为上声,圣为去声,哲为入声。
通过让人心里舒服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正是寓教于乐的奥妙所在呢!
06、不敢欺,不能欺,不忍欺
一次曾国藩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
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么样?”
众人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说:“曾帅仁德,人不忍欺。”
曾国藩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后生告退,曾氏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
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曾老每每以“不好谀”自诩,也没躲过这个“拍之于无形”的马屁。
07、这豺真懂事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曾禁止屠杀。娄师德到陕地出差,厨子端来羊肉,说是豺咬死的羊。娄师德说,好,这豺可真懂事。过会厨子又端来鱼,说这也是豺咬死的鱼。娄师德说,你个傻瓜,为啥不说是獭咬死的?官老爷做事,总是用不完的借口。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
娄师德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后以文官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
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内迁秋官尚书。后因征讨吐蕃兵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
08、天地为屋,以屋为衣裤
刘伶为人放达,经常在家赤身裸体喝酒。有人来了就笑话他。刘伶说,我以天地为屋,以屋为衣裤,你们几个怎么钻到我裤衩子里来了?
赤子之心,何必拘泥于俗套?小人之见,偏要见笑于大家!
09、钟氏兄弟
钟毓、钟会两兄弟去见曹丕,钟毓紧张地全身是汗,钟会却非常从容。
曹丕问:“钟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
钟毓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
曹丕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
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曹丕哈哈大笑。人有两片嘴,怎么说都是有理。
钟毓(?-263年),字稚叔,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
钟毓为人机敏,有其父之遗风。十四岁时担任散骑侍郎,太和初年迁为黄门侍郎。后因军功加为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荆州诸军事,去世后追赠为车骑将军,谥号惠侯。钟毓著有文集五卷(见《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钟会(225-264年),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自幼才华横溢,精通玄学,魏国官居要职,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典知机密,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废帝曹髦夺权企图。平定诸葛诞叛乱,钟会屡出奇谋,时人比为张良。累迁司隶校尉,朝廷大小事务无不插手,献策杀害名士嵇康。
景元年间,钟会大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蜀汉降将姜维行反间计,与钟会共谋,打压同僚邓艾,欲据蜀自立,图谋反叛,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起兵,讨伐司马昭,因部下发生兵变而失败,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10、哥哥你错了
据说清朝某年科考,试题有一句为“昧昧我思之”。(我暗暗地想)
一考生将“昧昧”错认为了“妹妹”,写成了“妹妹我思之”,极尽缠绵绮丽之语。考官看了卷子后哭笑不得,于是提笔在旁批了五个字:哥哥你错了。一字之差,谬之千里,这考生的学问可真不咋地。
11、怎样爬出深坑
隋朝,杨素跟侯白扯淡。
杨素:假设我挖了一个几百尺的深坑,让你跳进去,你怎么出来?
侯白:我用针出来。
杨素:扯淡!
侯白:真的,我用针把脑袋扎个洞,把脑子里的水放出来,我就浮起来了。
杨素:你脑子里有水?
侯白:我脑子里没水怎么可能跳这么深的坑?
哈哈,这恐怕就是“脑子进水”最早版本了。
侯白,字君素,魏郡临漳(今河北临漳县)人。 隋朝学者。好学有捷才,个性滑稽,尤其擅长辩论。举秀才,为儒林郎。隋文帝闻名,令于秘书监修国史,给五品俸禄。著有《旌异记》十五卷,行于世。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
杨素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隋朝建立后,升御史大夫。开皇八年(588年),以行军元帅身份率水军东下攻灭陈朝,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因其帮助杨广(隋炀帝)成为太子。杨广继位后,杨素又领兵讨平汉王杨谅叛乱。累官司徒,封楚国公。
12、打理胡子
寇准最引以为傲的是他的大胡子。一次与丁渭同桌吃饭,饭粒不慎落入胡须中。
丁渭感觉拍马的机会来了:“让卑职给您捋捋胡子吧!”
寇准:“您这个参政大臣,就是给上司打理胡子的?”
此人真应该学跟上面的那位后生好好学学,怎么把马屁拍得清新脱俗,又让被拍的人受用无穷。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皇帝重用。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反对南迁。真宗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后,军心渐渐稳定,后射杀辽军主帅挞览,于是订立了“澶渊之盟”。景德二年(1005年),升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13、溥仪登基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里,写到他幼年登基时的情形:
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
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哭叫也越来越响。
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一语成箴,果然没过多久,大清就“完了”!
这登基大典上,群臣都在下面议论纷纷,这个日子怎么能说马上要完了这么不吉利的话呢,果然不出三年大清葬送在载沣手中。
这里取当时载沣的一句话,由小见大,从载沣的不懂政治,不关心政治,清末的那种困境,交到这样一个人手中肯定要早些断送江山,也许光绪多活一些时日恢复权力还能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吧。
14、不知道是谁的问题
清朝王菊轩娶妻以后一直没有小孩,他决定娶个小妾,和妻子商量。妻子不说话。在他一再地追问下,妻子说:也不知道这是谁的问题,要不我也找一个男人试一下?
俗话说得好:“要想公道,打个颠倒”,真是不能单从一方面看问题呀!
15、晏子使楚
楚人嘲笑晏子身材短小,让他从旁边的小门进去。
晏子说:“去狗国才走狗门,我现在出使楚国,走这个门合适吗?”
楚王问:“齐国没人吗?怎么让你这样的人来!”
晏子说:“贤良的人出使贤良的国家,不肖的人出使不肖的国家,我是老末儿,所以来楚国。”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对人贸然无礼只能自讨没趣。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16、老头子
有次,纪晓岚和同僚在一起赤膊谈笑,忽然乾隆出来了。这时候来不及穿衣服了,他就躲在皇帝座位底下。没想到乾隆坐了好久也不走,也不说话。
纪晓岚受不了了就探头问:“老头子走了没有?”
乾隆怒了,说:“老头子是什么意思?”
纪晓岚从容答道:“万寿无疆是老,顶天立地是头,父天母地是子。”
乾隆帝龙颜大悦。
幽默不仅是生活的润滑剂,有时简直是一股拯救人生的力量。
17、龙与虎
北宋著名道士张继先自幼聪颖过人,12岁时,宋徽宗召见。
徽宗问:“你住在龙虎山,可曾见过龙和老虎?”
张继先:“在山上,常看到老虎,今日方睹龙颜。”
宋徽宗大悦。
原来方外之人,也懂得“拍马屁”于无形的道理呢!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
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18、话多话少
晋朝,王素之非常喜欢管闲事,一问起来就唠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次,王素之问苻郎:中原地区的奴婢价格如何?
苻郎说:话少的十万,话多的一千。
言多必失,话多的人在哪儿都不受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