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茶肆 | 一个立志为茶农、茶商、茶人说话的平台
茶三酒四茶三酒四的意思是品茶时,人不宜多,二三人足矣;而喝酒则不然,人可以多一些。这是因为,品茶不光要喝得茶的滋味,还要有幽雅清静的环境,要细品慢赏,这样才能品得茶中真滋味;而喝酒则可以豪放热烈,俗语也有“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说法,这也是酒文化与茶文化的区别之一。
明代屠本畯在《茗芨》中称:“饮茶以客少为贵”。明代陈继儒也在《岩栖幽事》中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七八个人在一起品茶,人多嘈杂,要想静心品茶是不可能的,只能喝茶解渴而已,因此谓之“施茶”。而喝酒就不一样,人多气氛热闹,再猜拳劝酒,场面就显得更加热烈。
这跟茶和酒的行味不一样也有关系。茶能溶解于水的浸出物是有限的,若按照正常的比例冲泡,通常续水三到四次就会变淡,如果人一多,后饮者就只能喝到淡薄无味的茶汤了。然而酒就不一样了,不用担心变淡的问题。
因此,饮茶与饮酒是不一样的,不能用饮酒的方式来饮茶。
以茶代酒在我们日常的宴席上,经常会听到“以茶代酒”的说法,一般酒量小的宾客,都会用饮茶的方式来代替饮酒。这样不但无损礼节,反而是以礼相待的意思,俗话说,“用茶代酒,天长地久”。这一习俗自古已有之,宋人杜耒有诗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飞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唯有梅花便不同。”这首诗说的就是以茶代酒的事。
“茶圣”陆羽称茶为“精行俭德之人”。南宋诗人陆游在《试茶》中表示,若要在茶和酒之间做出选择,宁要茶而不要酒。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宴席应酬也增多了,酒喝得太多会伤胃,因此很多不必要的饮酒的时候就可以以茶代酒,这样就不会有失礼数。
叩桌行礼人们在饮茶的时候,经常看到冲泡者向客人奉茶、续水时,客人用右手中指和食指,缓慢而有节奏地曲指叩打桌面,这一动作在茶界中被称作“叩桌行礼”或者“屈膝下跪”,也就是下跪叩首的意思。这一动作的形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清代乾隆皇帝曾六巡江南,四次到过黄州龙井茶区,还先后为龙井茶作过四首茶诗。相传有一次为体察民情,乾隆乔装打扮成一个伙计模样的平民来到龙井茶区暗访,刚好碰到小雨,便在路边的一个小店休息。店小二因忙于杂事又不识这位客官身份,便冲了一壶好茶,拿给乾隆,让他分茶给随从饮用。乾隆不好暴露身份,便起身给随从分茶,随从们见状,那还了得,情急之下,便双指弯曲,以示“双腿下跪”,并不断扣桌,表示“连连叩首”。此举后来传到民间,人们也用这个动作表示对主人为大家哦泡茶的一种感谢,并沿用至今。
现在这一动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即用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弯曲,用食指连连扣桌,表示我向你叩首;若四指同时扣桌,表示我代表大家或者全家向你叩首。
捂碗谢茶但凡有客人进门,无须客人示意是否需要饮茶,主人都会冲泡一杯热茶双手为客人奉上。至于客人饮或不饮,则无关紧要,奉茶的本身就代表一种礼遇,也就表示“欢迎”的意思。另外,当客人杯中的茶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得续水了。此时,若客人认为饮得差不多了,或要想起身告辞了,就可以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手背朝上,捂在茶杯(碗)之上按一下。
这个动作的意思是:谢谢,请不必再续水了!主人便能会意,不会再续水。我们会发现,用这样简单的动作比起说话而言,更有趣味,也显得更文雅。
浅茶满酒在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茶满欺人,酒满敬人”,或者是“浅茶满酒”。这两句俗语说的就是,在用玻璃杯、瓷杯或是盖碗泡茶待客时,一般只将茶水冲泡到七八分满,这样做也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茶一般都是用沸水进行冲泡的,主人泡好茶给宾客奉上时,无法用双手端住慢慢一杯热水,一旦茶汤晃出,便显得尤为失礼。
其次,茶叶在冲泡后,茶汤表面一般都会有悬浮的茶叶。人们在饮茶的时候便会用嘴将表面的茶叶吹走,以便于品饮。如果是满满一杯热茶,这样一吹,茶汤便会洒出,也会显得尤为尴尬。
然而,饮酒就不一样。一般酒都是凉的,不会有烫伤的危险,而大口喝酒也会显得好爽一些。这也就是浅茶满酒的道理所在。
其他寓意和礼仪在饮茶的风俗和礼仪上,我们形成了一些大家通用的礼仪,例如:冲茶用“凤凰三点头”,表示主人向客人“三鞠躬”;分茶用“七分满”,表示留下的是“三分情”;泡茶用“内外夹攻”,表示“暖在心里”;泡茶、烫壶时冲水的回转动作,表示欢迎客人赏茶;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对准客人,否则便有要客人离席之嫌,这是不礼貌的。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区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习俗等的差别,在饮茶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不同的礼仪,这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并运用。这些实用的饮茶礼仪运用得当了,不仅能增加宾主之间的情谊,更能为饮茶增添不少乐趣。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礼仪更是有着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些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述的,所以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对文化又有了新的见解,原来我们平常所说的“茶三酒四”“以茶代酒”“叩桌行礼”“捂碗谢茶”“浅茶满酒”还有这么多是说法寓意。
如果你受益了,就互惠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