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叶子君作为女性作者,笔触都是站在女同胞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职场和婚姻的。
近来有男读者不干了,让叶子君也帮他们站站台,写写男性在体制内的委屈和不易。
我听取建议,认真与周围的男同胞们聊了一圈,做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后,得出以下结论:
原来体制内的男性也很难!
01
在体制内男性的身上,“努力奋斗”“当工作狂”是一种天然政治正确的标签。
除非离经叛道,否则你甚至躲无可躲。
在单位里,一名女同志要想逃避工作,可以用身体不适、照顾家庭当挡箭牌,扯各种理由。
尤其是当她成了家、当了妈妈后,这么说吧,只要她自己不求上进,任何领导都惹不起。
“大着肚子身体不便”“还在哺乳期”“老公工作忙管不了家”,这几个理由简直就是免死金牌,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哪个领导敢逼她加班?
哪怕这位女性根本就是瞎扯,下班离开办公室就跟闺蜜party聚会、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不管,领导也拿她没办法。
男人就不同了,社会角色的分工赋予了男性更多“在外打拼”“努力奋斗”的属性。
虽然男性身为丈夫和爸爸也要管家,但领导认可的家庭责任,就要比女性弱得多了。
如果一位男下属试图以“我孩子还小”“我老婆工作太忙管不了家”为理由,不加班、少承认工作责任,他得到的待遇就截然不同了。
不但领导会觉得他滑稽,“一个大男人怎么跟个娘们似的老想着带孩子”,他还很有可能成为同事们嘲笑的对象,认为他没志气、耙耳朵等等,社死只在一瞬间。
除非家里真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比如老人卧病在床、老婆快生产了等,否则几乎所有人认为——
“男人就该为了工作赴汤蹈火,家里的事有老婆在嘛!”
为了与大环境匹配,男性通常只能自己协调工作和家庭的矛盾,默默咬紧牙关,该加班加班,该出差出差。
广大女同胞们,也别埋怨老公只知道加班、不顾家不管孩子,要知道他们并不是自己想要去当工作狂的,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
男女双方都学会换位思考,多多体谅吧!
02
体制内工作对年轻的男性而言,性价比更低,投入多,产出却未必多。
也不怪很多领导在招考时会倾向于重男轻女,具体到工作细节上,男性在大部分时候,终归是要比女性好用太多了。
比如某项紧急工作来了,今晚要加班到凌晨,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指定25岁的小伙子小王,还是26岁的姑娘小芳?
那没得说,必须是小王。
你至少不用太担心小王的人身安全,担心他在半夜回家的路上碰到不良网约车司机,或者在家门口的小巷子里遭遇劫匪。
比如印刷厂打电话来,说你们单位委托印刷的一千册宣传资料印好了,让你们自己派车派人去拉,你会派小王还是小芳?
没得说,还是小王。
小芳那小胳膊细腿的,小姑娘家家的搬得动这些画册?回头众人给扣上个虐待女职工的帽子,可承受不住啊。
所以你明白了吧,在单位里,基于身体条件和社会分工等原因,男性更适合做很多工作,因此总是默认比女性要多承担很多工作。
那么问题来了,体制内由于其特性,多劳并不多得呀!
综上,我们不难看到一种现象:
26岁的小芳,一下班就美滋滋约会看电影去了,月薪4000元。25岁的小王苦哈哈跟着领导加班搬资料,月薪同样也是4000元。
要说唯一的区别,那就是小王因为自身的性别优势,可能会比小芳更容易接近男领导。
并且,在未来数年后的提拔竞争中,要比小芳多那么一丢丢希望罢了。
03
体制内,人们在评价男女的工作成就时,往往对男性更加苛刻、预期值更高、容错率更低。
前面说的都是年轻男女。
现在,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对于单位里上了年纪的男女前辈,大家又分别会对他们做出怎么样的评价呢?
时光荏苒,25岁的小王成为了50岁的老王,他在单位加过班、搬过砖、努力过,最后的身份定格在副科级。
身为男人,他得到的评价大概是:看那老王,奋斗了大半辈子,也不过区区副科级罢了,领导的边儿都沾不上,真是不咋滴。
26岁的小芳则成了51岁的芳阿姨,好不容易领导勉强给解决了个副科,同志们对她的容错率就高多了:
人家芳阿姨这辈子也不容易,年轻时响应国家政策生了俩孩子,老公又在外打拼,家里全靠她一人撑着,副科级已经是她的本事了。
看,这就是区别。
身为男人,你就必须要比女人混得更好、职位更高,否则得到的负面评价,就会比女性多得多。
在叶子君的单位,就有这样一位真实版的“老王”,而且刚巧也姓王。
年轻时,老王的妻子调任至某县任国企领导,长期两地分居,考虑到省城的教育优势,女儿留在他身边。
多年来,为了弥补妻子的缺席,老王牺牲了事业发展机会,一下班就去学校接女儿放学,辅导功课、做饭洗衣。
如今,女儿终于上了大学,可老王在单位里一众50多岁的男性干部里只混了末流。
每每提到他,领导总是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老王啊,本来还能当个处长的,只可惜自己不争气,怎么就这么没有事业心呢?
看吧,社会并不会因为老王成全了老婆的事业、独自挑起育儿的责任而赞扬他,只会嘲笑他窝囊没出息,天天在家带孩子。
这就是性别偏见,对男人不公平,对女人同样也不公平。
我们各自都被框死在既定的性别角色里,很难活成另类的样子。
04
体制内工作对择偶期的年轻男性,尤其不友好。
众所周知,体制内工作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
优势: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很难失业,收入随着资历积累而缓慢上升,越老越吃香。
劣势:收入普遍中等甚至偏下,无灰色收入,事业发展潜力不大。
这些特性,对于同样处于择偶期的年轻男女来说,区别可是大大的。
对年轻女性来说,工作稳定这一点就是极大的优势,不用担心因为怀孕生孩子而失业。
而且,收入少点不要紧,反正按传统观念,婚房和结婚用钱的大头一般是男性提供。
对年轻男性来说,就得反过来看:
工作稳定这点,用处不大,年轻男孩子体力精力旺盛,正值打拼期,就算失业又如何?不会像女性那样生育坎坷。
劣势可就要拉满了:眼看正是结婚需要钱的时候,工资却处于一生中的最低点,要钱没钱、要时间也没时间(领导让你搬砖你敢吱声)。
穷这一点,对于家庭条件差点的男孩来说,尤其看不到希望。
所以在很多单位里,同样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女孩子的状态普遍比男孩子好一些,对生活的正能量更高,挫败感也更少些。
我们单位的领导,前阵子就经常点名批评几个愁云惨雾的大男孩,说他们精神风貌不好、做事积极性不高,还不如几个小姑娘。
其实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大家性别不同,责任感自然也不同,没什么好比的。
只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通了身为男性的苦闷,也就自然明白了他们的委屈和不易。
谁让这个社会在事业成就上、经济条件上,对男性的要求总比女性的要苛刻得多呢?
(叶子君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我是叶子君,体制内十余年摸爬滚打,踏踏实实说职场经验,老老实实教你避坑。关注我,让你成长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