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贬谪即为中国古代诗人的噩梦,尤其党争剧烈之时,诗人遭遇贬谪最为惨痛。以北宋诗人苏轼为例,他的后半生便处于被一贬再贬的状态。从被贬黄州,到惠州,最后再到儋州。越贬越远,处境也越来越悲凉。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纵笔三首·其二》,可以说是苏轼人生最悲凉的一首诗。

苏轼被一贬再贬,写下人生最悲凉的一首诗,短短4句打动了无数人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苏轼由惠州贬所再贬儋州(今海南),时年64岁。也就是在这年岁末,苏轼创作了组诗作品《纵笔三首》,来记述自己晚年落荒艰苦的生活。据记载,苏轼当时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可见苏轼晚年悲凉的人生处境。

苏轼被一贬再贬,写下人生最悲凉的一首诗,短短4句打动了无数人

《纵笔三首·其二》是《纵笔三首》的第二首,文学体裁为七言绝句。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便是描写了苏轼处境的寂寞和悲凉,短短4句打动了无数人。好在苏轼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在被贬经历中最终形成了超然豁达的贬谪心态。故这首诗虽然悲凉,但笔墨还是恬淡的。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的这首《纵笔三首·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苏轼被一贬再贬,写下人生最悲凉的一首诗,短短4句打动了无数人

我们先来看苏轼这首诗的前两句,“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它的意思是说,苏轼出门时,父老们都围着争看他的乌角巾。追其缘由,便是他们知道苏轼是一个曾经做过宰官的不平常人。“乌角巾”,指古代隐士喜欢佩戴的头巾,屡见于《晋书》记载。“宰官”,则泛指官吏,语出《法华经》。

从这首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苏轼被贬儋州时,还是很受当地人欢迎的。当然原因并不是苏轼自己所说的“曾现宰官身”,而是因为他的文章和气节之名。这点在他被贬黄州、惠州时便如此。苏轼自己的诗中便有“到处聚观香案吏”、“父老相携迎此翁”之句。但这两句一旦和苏轼此时的处境联系在一起,便足见他的悲凉人生。文章和气节之名,也敌不过残酷的现实啊。

苏轼被一贬再贬,写下人生最悲凉的一首诗,短短4句打动了无数人

诗的后两句“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则是着重描写了苏轼处境的寂寞和悲凉。它的意思是说,苏轼独自在溪边路口,看夕阳西沉,数过路行人。单从意思来看,苏轼此时的环境便是荒僻寂寞的。行人少到可数,又偏偏是夕阳西沉的时候。它正是对晚年苏轼处境的真实写照。

苏轼被一贬再贬,写下人生最悲凉的一首诗,短短4句打动了无数人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在文坛、政坛都能大显身手的苏轼,最终却在晚年落到这样一个寂寞、悲凉的境地。这既凸显了苏轼人生的不幸,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十分不公平。这也是苏轼这首诗的成功之处,以恬淡的笔墨,不露痕迹地就将这些表达了出来。总的来说,苏轼这首诗还是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同情,能够打动无数人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