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深秋,树木凋得慢,空气来得燥,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就在这个悲凉的季节,菊花却在秋风中,怒放。原来我们的小区里树木不少,可惜深秋到了,都凋零了。平时看惯了美景的我,两眼充满了饥渴,在小区中寻觅绿色的影子。然而看到的只是褐色的交错和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
这时候我惊奇地发现高雅淡洁的银针还孤独地展现它的风姿。一天早上,天气奇寒,菊花银针变得很醒目,袅袅婷婷地站着,那样得仙风道骨,气韵翩然。我心想:这么冷的天,连我这么大的人都抵挡不住寒风的袭击,这小小的菊花竟能受得住这般风寒。我明白了菊花能与清寒相伴,这种美就是——惊艳。
这种美只属于它,它如同花中的“冷美人”,它的花瓣很长,白白的、细细的,长得密密麻麻的,粗壮的茎,美丽的花朵加上绿叶的陪衬,显得清纯脱俗。清晨,菊花的花瓣上残留着露珠,显得更加单纯。露珠在花瓣上滚动,如同珠宝、钻石点缀在上面,锦上添花。月光下的菊花更是显得圣洁,四周黑暗一片,只有洁白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农人心魄。
菊花的花瓣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很多,给人一种团结的感觉。那么多片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抵御秋天的寒冷。正因为他们有这种精神,才能让它们百折不挠,不畏惧秋风的寒冷,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菊花的毅力也让我佩服不已,在凛冽的寒风中,它仍然坚强地站着,并没有被狂风暴雨吓倒。
也许时落枝黄的秋天,是在为菊花作铺垫,菊花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让整个天空摇撼,同时也让我为之一震。
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
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
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他家位于庐山下的栗里村。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自己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
那其中《和郭主簿》一首中写到: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菊迷陶渊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在重阳节穷得没有酒喝,只好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这时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来了,这故事就叫“白衣送酒 ”。
陶渊明每日每夜都劳作于山间野地,他用斧头斩去杂草,斩去心中万般苦闷,这才惊觉,自己原本是南山的儿子,菊花的朋友。他耳不闻是非,于是省气;口不评是非,于是省心。这才有了《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菊花
深秋,树木凋得慢,空气来得燥,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就在这个悲凉的季节,菊花却在秋风中,怒放。原来我们的小区里树木不少,可惜深秋到了,都凋零了。平时看惯了美景的我,两眼充满了饥渴,在小区中寻觅绿色的影子。然而看到的只是褐色的交错和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
这时候我惊奇地发现高雅淡洁的银针还孤独地展现它的风姿。一天早上,天气奇寒,菊花银针变得很醒目,袅袅婷婷地站着,那样得仙风道骨,气韵翩然。我心想:这么冷的天,连我这么大的人都抵挡不住寒风的袭击,这小小的菊花竟能受得住这般风寒。我明白了菊花能与清寒相伴,这种美就是——惊艳。
这种美只属于它,它如同花中的“冷美人”,它的花瓣很长,白白的、细细的,长得密密麻麻的,粗壮的茎,美丽的花朵加上绿叶的陪衬,显得清纯脱俗。清晨,菊花的花瓣上残留着露珠,显得更加单纯。露珠在花瓣上滚动,如同珠宝、钻石点缀在上面,锦上添花。月光下的菊花更是显得圣洁,四周黑暗一片,只有洁白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农人心魄。
菊花的花瓣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很多,给人一种团结的感觉。那么多片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抵御秋天的寒冷。正因为他们有这种精神,才能让它们百折不挠,不畏惧秋风的寒冷,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菊花的毅力也让我佩服不已,在凛冽的寒风中,它仍然坚强地站着,并没有被狂风暴雨吓倒。
也许时落枝黄的秋天,是在为菊花作铺垫,菊花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让整个天空摇撼,同时也让我为之一震。
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
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
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他家位于庐山下的栗里村。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自己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
那其中《和郭主簿》一首中写到: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菊迷陶渊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在重阳节穷得没有酒喝,只好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这时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来了,这故事就叫“白衣送酒 ”。
陶渊明每日每夜都劳作于山间野地,他用斧头斩去杂草,斩去心中万般苦闷,这才惊觉,自己原本是南山的儿子,菊花的朋友。他耳不闻是非,于是省气;口不评是非,于是省心。这才有了《归园田居》《桃花源记》。